- 疫情时期家乐福脱颖而出,苏宁又给行业一个成功范本
- 2020年02月19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业内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其他大型零售卖场品牌相比,家乐福被苏宁收购之后,给人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现在的家乐福与其说是一个传统零售品牌,倒不如说是一个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零售模板。
要问疫情防护期间老百姓最关心什么,除了自身的健康安全以外,就是生活保障问题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乐福凭借完善的供应链能力、到家业务的全面发力和苏宁的全面赋能,表现十分亮眼。
2019年6月,当苏宁正式宣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时,曾有人对这段“姻缘”并不看好,毕竟此前的家乐福曾出现了阶段性亏损。但进入“苏宁时代”之后,家乐福的活力已经被重新激发。这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智慧与传统零售融合的成功范本,也让外界重新审视苏宁的这一收购动作:“真是赚大了!”、“简直就是抄底!”
进入中国市场25年来,家乐福积累了不错的市场资源: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大型综合超市,6大仓储中心,以及超过3000万的会员体量。苏宁以0.2倍P/S收购家乐福中国约300亿元的销售规模,交易对价处于合理范围,也将家乐福的资源嫁接到苏宁的智慧零售体系中来。
当前国内线下零售行业正处于向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时期,收购家乐福对苏宁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对家乐福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加速转型的绝佳机会。
实际上,在收购家乐福之前,苏宁在快消、生鲜领域的布局是有短板的。而“迎娶”家乐福后,苏宁不仅获得了成熟的供应链,并且拥有了200多家大型商超门店,家乐福与苏宁小店形成“大店+小店”的网络,形成优势互补,用更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价值。至此,苏宁在大快消领域的布局才算成型,同时补齐了全场景零售的最后一块拼图。
如果把苏宁的智慧零售看作是一盘棋,那么收购家乐福就是这盘棋当中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一子落下去,苏宁的棋局便“满盘皆活”。对资本市场而言,苏宁收购家乐福也让投资者更加期待融合后的效应。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则可能意味着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疫情防控期间,苏宁的到家业务环比增长300%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据了解,在春节假期之前,家乐福就推出了“不打烊”的服务,疫情发生后,为了保障居民生活消费品的正常供应,家乐福又强调将坚持“不打烊、不断货、不涨价”的“三不方针”。
得益于苏宁多渠道全场景融合的优势,以及“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的稳定,家乐福在2019年第四季度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在此次疫情期间的表现也是首屈一指。家乐福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1日,家乐福已经累计为51个城市的市民提供了13800吨、猪肉1590吨、水果4600吨、鸡蛋1180吨。在提供消费品保障的同时,家乐福还投入约1亿元用于一线员工补贴及防护。苏宁更是“大手一挥”,直接调配1000多名员工支援家乐福。
业内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其他大型零售卖场品牌相比,家乐福被苏宁收购之后,给人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现在的家乐福与其说是一个传统零售品牌,倒不如说是一个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零售模板。
退一步来看,若家乐福没有被苏宁收购,缺少互联网巨头在资本、科技、物流、创新、流量、供应链、IT、场景、模式等方面的极速高效融合,家乐福自身可能很难全面迎击疫情挑战。或许有人觉得,收购行为本身就带有一点“赌博”的性质,输赢很难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而从家乐福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来看,苏宁的收购无疑是赢了,并且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