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 检验检测行业质效稳步提升 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 2025年07月28日来源:经济日报

    提要:检验检测贯通产业发展全链条,是助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司长况旭表示,从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统计结果来看,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检验检测贯通产业发展全链条,是助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司长况旭表示,从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统计结果来看,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行业呈现出“三升三降”的特点。

    一是行业营收和单位产值稳步上升,机构数量和报告数量出现下降。去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共实现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保持良性增长势头;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同比分别下降1.44%和8.66%。

    二是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规上”机构共计7972家,占全行业15.03%,同比上升7.02%;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小微机构数量51007家,占全行业96.14%,同比下降0.12%。

    三是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从行业分布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机构数量增长2.05%,而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等传统领域的机构数量下降0.44%。此外,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行业占比11.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95倍;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机构1500家,行业占比2.83%,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1.32倍。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和小微机构占比均首次出现下降。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副司长张磊柱分析,这反映出检验检测行业的集聚度有所提高,释放出“减量、增效、聚能、提质”的积极信号,标志着行业正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这一变化有利于检验检测市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同时能促进形成优胜劣汰机制,避免无序竞争,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内生活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市场秩序持续规范。

    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着力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张磊柱介绍,该行动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根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针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开展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服务能效。二是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分析产业现状,编制与产业发展图谱相配套的检验检测供需清单,针对检验检测空白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助力新兴产业壮大。三是鼓励检验检测机构超前布局,向创新链前端延伸,服务产品设计、研发和中试,实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

    截至去年底,检验检测机构共有仪器设备1067.01万台套,同比增长3.87%,其中,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检验检测行业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突破、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在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中的突出表现,也充分彰显了检验检测行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的特点。

    正在组织实施的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就填补了9项合格评定能力空白。项目承担单位代表、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郑怡告诉记者,检验检测聚焦产业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国家机器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辽宁)依托体系化的机器人检测能力,为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10kg至300kg负载轻载、中载、重载系列化工业机器人新产品开展了运动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检测,同时为产品符合全球市场准入要求的出口认证提供了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加速机器人产品“走出去”步伐,成功助力其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张磊柱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和协同创新,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进检验检测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