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房地产>正文内容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显效
    • 2025年09月24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和交付的重点举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记者表示,协调机制引导资金精准支持“保交房”,为房地产项目注入流动性,使得楼盘能够加快完工交付。为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实现“住有所居”提供了助力。

    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是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和交付的重点举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协调机制引导资金精准支持“保交房”,为房地产项目注入流动性,使得楼盘能够加快完工交付。为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实现“住有所居”提供了助力。

    融资新模式落地见效

    2024年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协调机制。

    2024年10月份,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举行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确保合规房地产项目“应进尽进”。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协调机制建立了以房地产项目而非企业为核心、资金封闭运转的融资新模式,专注于项目本身创造和平衡现金流的能力。既满足了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也保障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需求。

    协调机制为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推进保交房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过5万亿元,保交房攻坚战实现住房交付373万套,顺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标。

    今年以来,协调机制持续推进,“白名单”项目贷款规模稳步增长。

    在国新办今年5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云泽介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

    截至目前,“白名单”项目贷款已超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较5月初的数据进一步增加。

    未来,协调机制在保交房等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省份明确将常态化推动“白名单”项目融资。例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17日发布的《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要求,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常态化推动“白名单”项目融资,稳定房地产市场。

    防风险强预期

    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力“保交房”的同时,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等举措也保证了购房者的不动产产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落户、入学等切身利益。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3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40多万本,群众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就能领到不动产权证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严跃进表示,“交房即交证”在房屋买卖的最终环节化解障碍,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体现了政策对于房屋买卖全流程的关心支持,增强了住房消费的信心。

    “保交房”“交房即交证”等一系列举措,在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托起居民“安居梦”的同时,也增强了购房人对新建商品住房的信心,并提振市场预期。

    “协调机制隔离企业与项目之间的风险传递,有效防范新增加的房地产风险。‘交房即交证’减少购房人在购买新房时的顾虑,有利于新房销售。”李宇嘉表示,未来应强化“白名单”项目贷后的合作监管,确保双方监管目标实现,建议住建部门要监管项目报建以后是否按进度进行,实控人、股东出资是否到位,金融部门按形象进度拨付贷款,共同确保项目进度。此外,当前开发贷款的增量需求减少,协调机制可以在租赁贷、城市更新贷、物业运营贷等贷款方面进行落实。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