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高端制造>正文内容
    • 税惠“红包”激励制造业创新发展显效
    • 2025年10月20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近1.3万亿元税惠红利,不仅是政策力度的体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它跳出了“单纯减负”的传统思维,通过“杠杆效应”让资金流向创新、流向升级、流向未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层动力。当前,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税务部门需持续优化政策落实机制,让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政策导向,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薄弱环节补强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10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制造业享受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2925亿元。这笔近1.3万亿元的政策红利,绝非简单的资金“输血”,而是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在为企业减负纾困的同时,精准激励创新突破,引导产业加速升级,为制造业从“规模领先”向“质量取胜”注入深层动力。

    其一,税惠政策的首要作用,在于为制造业“纾困解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近1.3万亿元红利如同“及时雨”,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从政策结构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直接减负4857亿元,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其余6948亿元则通过多元政策组合,覆盖产业链各环节。这种普惠与精准并重的设计,让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制造企业都能受益。

    增值税发票数据印证了这一成效: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9.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二,税惠政策以“靶向激励”激活创新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而政策红利正持续为创新投入“加码”。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稳步提升,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税收减免,一系列精准化举措如同为企业创新装上“助推器”,既降低了研发初期的资金压力,也为长期技术攻关注入信心。

    这种“靶向性”更体现在对关键领域的倾斜。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卡脖子”环节,专项税惠政策精准滴灌,鼓励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向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避免创新资源“撒胡椒面”式浪费。当企业敢于在实验室里“啃硬骨头”、在生产线旁试新方案,制造业的创新链条才能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升级”,最终推动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深层跨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其三,税惠政策更以“结构性引导”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税惠政策是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指挥棒”,通过清晰的政策导向,引导产业加速转型。在高端化方向,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占制造业比重达46.9%,飞机、高铁车组等“大国重器”相关行业增速超12%,成为拉动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智能化转型在政策催化下按下“快进键”,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带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激增23.6%,智能化生产从“少数标杆”变为“行业常态”。绿色转型同样成效显著,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比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服务销售收入增速达34%,传统产业“绿色蝶变”与新兴绿色产业崛起并行,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近1.3万亿元税惠红利,不仅是政策力度的体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它跳出了“单纯减负”的传统思维,通过“杠杆效应”让资金流向创新、流向升级、流向未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层动力。当前,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税务部门需持续优化政策落实机制,让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政策导向,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薄弱环节补强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中国制造的转型之路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近1.3万亿元税惠杠杆的撬动,不仅让制造业在当下稳得住、行得稳,更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长远发展积蓄力量。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落地见效,中国制造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