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金融>正文内容
    • 百万消费贷频现 专家建议做好资金流向监控
    • 2024年01月30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专家表示,2024年,个人消费贷仍是银行重要发力点之一,在加大投放的同时,银行需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客户信用评估,以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新春将至,银行开启新一轮消费贷“营销战”。除了利率持续下探,在额度上,部分银行推出100万元甚至更高额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这类贷款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同时通过受托支付等方式确保资金流向的合规性。专家表示,2024年,个人消费贷仍是银行重要发力点之一,在加大投放的同时,银行需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客户信用评估,以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推出大额消费贷产品

    “最高可贷100万元,期限最长10年,年化利率可低至3.38%。”广发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贷款经理张武然(化名)向记者表示,该行推出个人大额信用消费贷产品“优享贷”,可用于房屋装修、留学旅游、消费购物等。

    事实上,银行消费贷“内卷”已成常态,其利率正持续下行。开年前后,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限时优惠活动,消费贷利率已下探至3%以下。除了利率“卷”成白菜价,记者调研发现,部分银行正将授信额度作为新的营销重点。

    例如,农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新市民消费贷”,贷款额度最高为1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年化利率3.45%起。江苏银行最新升级的消费贷产品“卡易贷”贷款额度同样最高为1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最低利率可达到3.18%。

    若客户具有抵押物,则消费贷额度可进一步上浮。例如,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人士此前表示,该行的房产抵押消费贷款产品“房抵贷”,贷款金额最高为500万元,年利率3.65%起,单笔贷款最长期限5年,可用于装修、购物、教育、旅游等。

    高门槛瞄向优质客群

    值得注意的是,大额消费贷并非人人可得。据记者调研,推出大额消费贷的银行往往将产品客群定为在银行企业白名单里的优质单位员工,或者是在该行办理房贷的客户等。此外,部分银行将客群定为有房客户或高资产客户。

    “说实话,想贷满100万元挺难的。我行系统会有模型测算,客户的贷款上限是其净收入的16倍。如果客户没有其他负债,会以其近6个月税前工资的均值,乘以16来计算授信额度。模型也有加分项,比如客户有一套500万元的房产,系统会以这套资产的3%计算加分额度,再给客户多贷15万元。”张武然向记者表示。

    此外,多位贷款经理向记者表示,尽管消费贷的额度上限为100万元,但若客户的贷款金额超过30万元,那么银行就会采取受托支付的方式,将贷款资金全部打给客户约定用途的交易对象,例如汽车4S店、装修公司等;且需要客户提供相应发票,以证明贷款资金流向。

    据悉,银行发放贷款一般分为两种形式:自主支付和受托支付。自主支付,是在银行贷款审批通过后,将贷款资金直接发放至借款人银行账户;受托支付,则是银行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借款人合同约定用途的交易对象。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个人贷款,单次提款金额超过30万元的个人消费贷款,以及单次提款金额超过50万元的个人经营贷款,银行应采用受托支付方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举目的在于让贷款资金流向合法的消费用途,确保资金流向的合规性。

    严控资金流向 寻求差异化竞争

    对于消费贷款为何成为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在个人住房贷款缩减情况下,个人消费贷款正在成为银行个人贷款增长点。部分银行正通过“价格战”等手段大力拓展消费贷款,但“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而应该从客群定位、场景建设、数字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筹划和安排。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张丽洁向记者表示,2024年消费贷仍有可能成为银行在贷款方面的重要发力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消费贷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而银行在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客户信用评估,以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张丽洁认为,银行推出大额消费贷产品,应严控资金流向,特别防范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等领域。其次,要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真实偿债能力,避免过度授信和坏账风险。最后,要完善风控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消费贷的超低利率、百万额度,通常面向优质客户群体,因此风险总体可控。但无论对于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信贷资金流向、用途监控都是‘老大难’问题。”在董希淼看来,金融机构可适时建立针对虚构贷款用途、挪用信贷资金行为的灰名单、黑名单等制度。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牵头建立面向全银行业的资金用途和流向监控平台,引导信贷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张苏婧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