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澜、于丹、张大豆,从女人到女人品牌
- 2020年02月17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商业IP打造人之一,张大豆凭借自己多年来对IP形象的理解,成功帮助姚劲波、杨守彬、陈欧、沈东军等多位企业领军者塑造出个人IP,帮助他们建立大众认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也让其创立的企业实现基业长青。张大豆认为个人IP始终应该以自我价值为主线,与个人事业保持一致,最终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价值的“三”赢局面。
女性职场总是伴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曲折,但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重新分配,女性也因此重新获得了展示自己力量的机会。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尤其在“她经济”兴起之际,女性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赢得自己的人生精彩,成为当前中国女性事业需要共同回答的问题。
在由天下女人研究院主办的品牌主题论坛上,豹变IP创始人、 豹变学院院长张大豆与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等嘉宾一同就“女性如何实现事业成功、女性成就品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三人同场论道,旨在为新时代女性找到打造个人IP的黄金法则,助力中国女性在事业和人生意义层面实现自我价值。
从杨澜到于丹,个人IP时代的到来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和互联网的兴起,越多越多新时代的优秀女性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被中国普通老百姓所熟知。她们在职业层面上所展现出的成熟、专业与在知识领域内所展现出的兼容并包,令人印象深刻。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主持人,杨澜与赵忠祥一同开创了中国综艺类电视节目的新纪元。随着节目的走红,杨澜温婉、优雅、知性的女性形象被广大收视人群所熟知,并在日后成为杨澜作为中国女性力量代言人的重要支撑。
随着事业逐渐走红,杨澜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女性公众人物的使命,先后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社会大众尊重女性,保障中国妇女权益。这些都为她的个人形象打下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基础,尤其在展示女性正能量方面贡献突出。
2001年,杨澜受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2002年荣获“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称号;2013年,杨澜在纽约佩利媒体中心被授予女性“开拓者”荣誉,并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可以说,在国外媒体和公众的认知中,杨澜的个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代表了中国,尤其是杨澜自身所展现出的东方知性美,已经成为凝结在杨澜本人身上的IP标签,“杨澜”两字更超脱于她个人本身,已经代表了东方女性的魅力特质。
“如果说杨澜所代表的女性形象是自信却不张扬、温柔却不卑躬,那么于丹则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古典审美和知识之美。”豹变IP创始人、 豹变学院院长张大豆对两位女性先锋人物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超高评价。
对中国古典文化颇有研究的于丹,从2006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上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节目播出之后不仅收视率创下新高,更在中小学生和教师群体中引发强烈舆论反响。一时间,人们纷纷将于丹的个人形象与《论语》相挂钩,甚至于一提到《论语》,就会想到于丹。
毫无疑问,将《论语》这样的中华经典著作与个人形象联系在一起,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但于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思善学的品质,为《论语》带来了新时代语境下的新注解,由此也巩固了她作为中国新一代女性学者的个人形象。
张大豆认为,无论是杨澜还是于丹,其个人已经和品牌共存一体,回头再看,已经很难说杨澜或于丹代表的是某一个人,她们早已超过了具体某个人的范畴,变成了一种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至此杨澜和于丹才完全进化为了个人IP。
女性个人IP的塑造之道
罗马不是在一天之内建成的,从杨澜与于丹两位女性身上,我们能看到其个人品牌形象的建设周期超过10年,期间二人更活跃在文化、慈善、教育等多项公共事业当中,因此才让“杨澜”、“于丹”成为具有可信度和影响力的个人IP。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商业IP打造人之一,张大豆凭借自己多年来对IP形象的理解,成功帮助姚劲波、杨守彬、陈欧、沈东军等多位企业领军者塑造出个人IP,帮助他们建立大众认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也让其创立的企业实现基业长青。张大豆认为个人IP始终应该以自我价值为主线,与个人事业保持一致,最终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价值的“三”赢局面。
正如杨澜和于丹一样,在自己获得知名度和公众认可的同时,也在推动中国女性力量的崛起,帮助女性建立自己的事业,找到属于她们的生存之道。
在论坛活动现场,张大豆也谈及了塑造女性IP时,其着眼点与普通个人IP的不同。
在杨澜与于丹成名早期,当时的商业环境还未对个人IP拥有完整、独立的理解,因此她们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保持着自己在外界形象上的一致性。但在今天,两位女性不仅与各自事业和所创立企业息息相关,外界一谈起杨澜,还会将“慈善、公益和女性事业”与之联系在一起,而谈起于丹,则会将”学者、儒学文化、知识女性“联系在一起。
从表象上看,这些不同的名词组成了对两位女性的认知标签,但从本质上来看,我们应当明白,这些标签背后实际代表着公众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女性在表现这些方面特性时尤其具有优势。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张大豆认为目前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多源于成年女性,她们在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职业责任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体现了中国社会对”和谐向善“的道德价值追求。因此无论是女企业家还是女性社会活动者,都应该在个人IP打造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照,尤其在情感方面,应当不畏惧显示出自己坚韧、奋勇的一面,最终将个人IP打造成为立体的、具有结构性与层次的、包容万千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