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除“中台”质疑 企业构建数据中台避坑指南
- 2020年05月18日来源:北国网
提要:“数据中台”概念自阿里提出以来,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由数据中台衍生出的“DT时代”、“中台战略”、“大中台,小前台”等概念取代了之前单一的“大数据”,被赋予先进的业务架构模式、业务创新念模式、业务管理模式等内涵。
(本文作者系阿博茨科技CTO刘铁锋)
“数据中台”概念自阿里提出以来,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由数据中台衍生出的“DT时代”、“中台战略”、“大中台,小前台”等概念取代了之前单一的“大数据”,被赋予先进的业务架构模式、业务创新念模式、业务管理模式等内涵。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自家的“数据中台”如何落地,期待充分拥抱数据而带来的红利。
然而实际构建过程中,该不该上,应该如何分阶段落地数据中台,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做好数据、技术、业务、应用的划分,却很容易进坑。有从数据治理角度探讨的,认为数据中台的核心基础就是数据治理。有从业务梳理角度探讨的,认为建设好数据中台,需要建立数据规范、梳理业务流程等等。也有从技术的角度来探讨,自身如何构建技术平台,迭代提升效率。
阿博茨根据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了数据中台的常见误区和避坑原则:
误区1: 直接对标阿里,盲目抄作业
数据中台为谁而建?数据中台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数据中台带来的直接收益是什么?不结合自身实际业务情况,直接对标阿里,容易直接入坑。
首先我们来看阿里最开始的思考:
很多人把数据比作“石油”,马老师(马云)也说过,阿里巴巴要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水电煤”。我们现在搭建的数据中台,就是希望扮演“发电厂”的角色。”
“我们知道,电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最开始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自己发电,后来出现新的工业产能,有的企业电用不完,有的却不够用,这时候国家机构就出来了,这些机构去搭建国家级的电网,不管是核能发电,还是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最大程度地保障不同群体的用电需求。”
“我们数据中台也是这样一个运转思路,我们落到实处是一个倒三角形,从下往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是数据技术。没有数据中台的时候,不管是阿里内部还是各商家,大家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小数据库。但当数据积累到一定体量后,这方面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数据之间的质量和标准不一样,导致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
“第二是数据资产。数据中台把阿里系的数据统一之后,会形成标准数据,再进行存储,形成大数据资产层,进而保证为集团各业务和商家提供高效服务。”
“第三和第四都是数据服务,包括服务商家和服务小二。例如生意参谋和阿里指数,就是数据中台中面向商家端提供的数据服务。”
“数据中台服务阿里,更多是在为各位商家服务。平台会确保大家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口径、标准、时效性、效率都有保障,能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信这段话已经非常清楚地描述了最原始的”数据中台”的构想。
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台是 面向阿里上面成千上万的商家而服务,是为了这些商家而建设的。
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商家使用数据的口径、标准、 时效性、效率、 可靠性和稳定性。
企业得有“石油”(数据),有“发电体系”(数据产生价值的应用和场景)需求,有“过剩”才有建“国家电网”(数据中台)的需求。
数据中台的建设也是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