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快讯>正文内容
    • 《中国质造》走进永济,鹳雀楼承载永济诗歌情怀
    • 2020年06月05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近日,《中国质造》栏目走进永济,聚焦永济文化高质量发展,见证了这里的人们对诗歌的热忱。

    从《诗经》,到《全唐诗》,再至今日的各种现代诗流派,永济人对诗歌的追求,从未停止。近日,《中国质造》栏目走进永济,聚焦永济文化高质量发展,见证了这里的人们对诗歌的热忱。

    微信图片_20200527133634

    建设“诗化校园”,是山西省永济市从2003年决定实施的规划。这里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开始用稚嫩地字体,以诗歌的方式写出自己内心的世界。永济人对诗歌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唐朝,这里还被称为蒲州,从这里,走出了大批的诗人。

    微信图片_20200527133534

    鹳雀楼,这座坐落于永济的千古名楼,便见证了永济诗歌文化的一脉相承。据史料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公元六世纪,由北周大将宇文护建造。今天,它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化名楼。

    唐代,蒲州水陆交通繁贸,鹳雀楼也成为了中国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胜地,留下了众多的千古绝唱。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垂千史,成为了永济文人中最深刻的记忆点。虽只有短短二十字,但《登鹳雀楼》以千钧巨椽,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绘下了盛唐山河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盛唐时代,除王之涣外,唐朝的永济还走出了30多位诗人:王维、柳宗元、卢纶、聂夷中、司空图……《全唐诗》中有关永济的诗篇多达2118首。而这些文豪,也一并组成了今天语文课本里的“背诵天团”,其作品让学生敬畏。

    微信图片_20200527133520

    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鹳雀楼毁于元初。1997年,在鹳雀楼被毁775年后,永济市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的序幕。新建成的鹳雀楼总高73.9米,整体仿唐建制。经过复建,盛唐鹳雀楼的雄伟壮观景象得以重现。

    昔日诗人已不见,但永济人对诗歌的追求依然不变。这里的孩子每年于此登高诵诗,以追寻当年先人的足迹,抒发自己对诗歌的敬畏和热爱。永济的诗歌文化,也得以继续流传。(段段)



    责任编辑:雨燕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