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丨中科华海董事长柯生灿
- 2020年06月10日来源:北国网
提要: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护城河”,各地也在进一步探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就在6月8日,《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修正案)》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圳将在全国率先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
中科华海:AI、大数据推动知识产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最近,深圳中科华海科技有限公司刚完成“新居乔迁”,以容纳更多新员工的加入。这家成立于2015年、立足知识产权行业的公司,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服务网络已经辐射多个国家,合作伙伴包括多个世界500强及国内龙头企业。
中科华海董事长柯生灿介绍,目前公司在知识产权云SaaS、文创交易平台及风控模型、商业秘密保护、版权时间戳等领域已有较深布局,并将产业大数据应用在多种企业场景,创造新的知识产权数字化管理办法,以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变现,使得企业摆脱知识产权“变现难、转化难、风控难”等痛点。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护城河”,各地也在进一步探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就在6月8日,《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修正案)》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圳将在全国率先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
该条例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而以中科华海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也踩准了行业的发展节奏。
技术面临转换难、评估难等痛点
在进入中科华海之前,80后柯生灿有一段非常亮眼的履历。武汉大学毕业后,柯生灿进入海航集团,先后在海航控股、海航集团计财部等岗位任职,还一度出任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海航集团也尝试将自身打造成为“云+”“智慧+”与大数据、物联网的科技公司,并加速对外投资。身处一家全球化公司,柯生灿得以深入接触全球新兴科技。
当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知识产权许可为表现形式的知识产权交易开始崭露头角,逐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
“海航旗下一家公司,最核心业务是3C产品的分销,虽然营业额非常高,但分销干的是非常下游的活,而且利润非常低,干的很辛苦却赚的少。而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也对中国限制出口。”柯生灿感叹说。
在广州召开的2018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柯生灿也感触颇深,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知识产权转化率方面还比较低,变现和交易也都比较困难,整体差距还不小。
“为什么不打造一家服务公司发展的科创与知识产权服务云平台促进智造化、服务化、信息化的融合,推动更多企业合法合理分享科技进步成果、促进产业升级?”柯生灿心想。
知识产权保护不只是防御性举措
2019年,柯生灿加盟中科华海,更深刻感受到众多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知识产权意识。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家生产智能音箱的企业,因为忙于生产和市场,关键专利被代理商提前注册,最后代理商携渠道“拥兵自重”,反而把生产商“吃掉”了。
而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个经销商代理的是国外扫地机器人,头脑灵活的经销商在原有产品上增加了一个功能、改变了产品的形状,并提前申请专利保护,现在,这家代理商在国内每年也有上亿元的营业收入。
所谓商场如战场,经销商因为掌握了客户,同时把产品“吃透”,并提前为自己申请一套专利,最后甩开制造厂商甚至让制造厂商,这样的案例防不胜防,但“血的教训”也随时提醒企业。
“其实,知识产权保护不只是一种防御性措施,对企业自身转型、战略调整也大有裨益。”柯生灿说,有数据表明,拥有核心技术对品牌形象、市场估值等有很大提升,国内A股市场中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要比同行业市值要高20%。
探索知识产权数字化和变现新路径
对于中科华海,一开始就为知识产权赋予了科技含量。目前,该公司业务主要有三个板块,其一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科技赋能,开发知识产权变现一站式服务云平台。
“比如说,通过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做画像与行业、标杆企业相比较,分析自身企业所处地位。”柯生灿说。
其二,中科华海正在布局的创新金融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帮助企业在发展的生命周期中能够享受到知识产权或政府政策所带来的服务,诸如普惠性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帮助其缓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市场上还有一类案件,遇上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并不会主动付费,除非通过诉讼拿到赔偿才能分成,这相当于律师要垫钱做案子,一些金额比较大的案件,谁也不能保证赢。”柯生灿说,通过创新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对于有较高把握表明存在侵权的案件,可提前引导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难题。
知识产权形成的数据,也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生产要素。在一些热门短视频平台,催生了视频工作室创业热潮,平台按照点播量与工作室分成,但其回款过程动辄较长,影响到工作室的现金流。“如果能证明是有自己的研发和知识产权,可以实现当天结算,这就鼓励工作室专心生产优质能力。”
其三,是打造IP及双创服务云平台。目前,中科华海、华侨城文旅、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打造一个集IP孵化、IP授权、IP监测、IP维权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文创平台。
“这三大板块分别从知识产权数字化管理、加快企业商贸流通、助力品牌赋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等角度出发,帮助打造出一个知产生态圈。”柯生灿说。
在柯生灿看来,眼下,除了国家大力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外,而疫情也进一步催生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他说,经验不难发现,在企业过“好日子”时,一般都不愿意转型,而只有在遭遇困境时,这种愿望会变得更加强烈。疫情加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渗透,这将进一步助推知识产权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中科华海董事长柯生灿
【对话】
知识产权代理整体仍偏散、杂、小
率先变革将具备先发优势
记者:技术如何赋能知识产权行业?
柯生灿:新技术的应用将孕育更多产业生机。首先,2018年12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向社会免费公开现有全部存量商标的基本信息,中国商标网上服务系统的注册用户均可免费下载约3500万件商标的基本信息。知识产权相关的制度、政策改革都在不断提速,这些新的变革将会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其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也将会与知识产权行业进行深度结合,未来可能会涌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服务生态。以前是资助驱动、奖励驱动等知识产权以外的因素在驱动IP市场发展,以后可能变成技术驱动、创新投资驱动、内需驱动等内在因素驱动。
最后,中国转向自主创新和满足内需,会更渴望从国外得到各种技术,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会促进IP运营、IP金融发展。
记者:如何看待国内知识产权产业代理机构的竞争格局?
柯生灿:首先,中国知识产权产业代理机构呈现区域分布的格局,据外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有专利产权服务机构2197家,其中北京以569家排第一,广东以367家排第二,江苏则以176家排第三。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区域性集中于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
其次,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产业代理机构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还集中在确权类基础业务,行业偏散、杂、小,常见的主要有三种业务形态。第一种,传统的线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独立化业务平台,重点深耕聚焦在某些客户、某些细分领域;第二种是主要是以平台化思维搭建内容类型广泛、服务形态较单一的知识服务平台;第三种是基于主营业务进行垂直领域知识服务输出的跨界模式。
目前各类型发展还在尝试探索中,对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赋能应用还相对滞后,所以未来谁率先变革,谁将在未来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记者】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