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艘船模,是传承,也是发扬-杭州蓝海东起工艺品
- 2020年06月16日来源:互联网
提要:3月28日,绍兴老船工傅志林向中国航海博物馆捐赠了自己制作收藏的部分古船模型。虽然仪式简单,但是意义深远——让更多人了解绍兴古船,传承古船文化。
3月28日,绍兴老船工傅志林向中国航海博物馆捐赠了自己制作收藏的部分古船模型。虽然仪式简单,但是意义深远——让更多人了解绍兴古船,传承古船文化。
这位老船工傅志林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在越城区润沁花园小区打造出一家绍兴古船模型馆,以便更好的将这座城市的回忆“打捞”出。这个私人船模馆位于小区内一个三十多平方米居民活动室。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古船模型沿四周墙面排成了一圈。傅志林8年里共制作货船、客船、渔船、战船等船模50多个,首批展出20多个。
船模馆主人傅志林手指着一个“越王战船“船模介绍道:“该船模长2.1米,高约1.2米,共四层,是船模馆中尺寸最大、也是唯一的战船模型,楼船的桅杆上有个平台,叫擂台鼓斗,是一种瞭望台,战士发现敌情后,通过打鼓和挥旗方式,向位于第三层的指挥亭传递信号。”
随后主人又把记者领到另外两个较大尺寸的船模前,其中一个船头放着鲁迅坐像,另一个船身旁立有“1939年周恩来在绍兴明瓦船上”的说明牌,“明瓦船,俗称‘官船’,相当于客船中的豪船。”傅志林解释道,所谓明瓦就是用河蚌壳制作而成的半透明船窗,既能遮风挡雨,又具有采光功能。明瓦船通常船型偏大,设备齐全,集吃住休闲功能于一体。“而像这些埠船、摆渡船,则是寻常百姓的代步工具。”傅志林说,所谓乌篷船,指的是船舱上盖有黑色篾篷的船,不单指现在景区里的脚划小游船。” “像摆渡船、戏班船、石头船等船只,还是小时候见过,看到这些,便回想起那个年代,特别亲切!”73岁的小区居民杜时娟惊喜地说。
也正因傅志林世代造船,这一独特的出身环境,让他对绍兴古船文化情有独钟。傅志林说,历史上绍兴曾经有过100多种古木船,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造船最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在战国时期古越国,越人已经具备了先进的造船技术,不但可以制造各种作业船只,还可以建造可在江湖及近海中航行的大型战船。
这位老船工表示,“开设船模馆,目的是弘扬绍兴古船文化,传承古船传统工艺,让大家知道,绍兴不但是水乡,也是船乡。”
我们也清楚,这古船模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及造船人的民族精神,作为维护国家统一,体现人类智慧,见证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船模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古船文化也体现着人类智慧,是见证历史的重要载体。古船模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船模走向市场。据调查表明,想要“文化得以传承”,首先就要让其“走向市场”,让古船文化与经济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