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快讯>正文内容
    • 海淘平台洋码头“守正出奇”,谱写下一个十年
    • 2020年09月25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由于疫情的原因,海淘电商格外的难熬,根据贝恩咨询的预测,2020年全年奢侈品市场表现将收缩22%至25%。类似的下滑,在进出口数据中也能找到。不过,挑战里也不乏机遇。

    由于疫情的原因,海淘电商格外的难熬,根据贝恩咨询的预测,2020年全年奢侈品市场表现将收缩22%至25%。类似的下滑,在进出口数据中也能找到。不过,挑战里也不乏机遇。线下商业活动停滞的同时,海外品牌开始加速走向线上,而中国市场则在复工复产中逐渐恢复消费活力,此时一个连接供需两端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跨境电商就是这样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间点,海外购物平台洋码头迎来了自己的10周年,这位跨境电商老玩家经历了从PC到移动互联网的变迁,也穿越了行业的风口起落。

    在洋码头10周年之际,独家专访了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在他的讲述中复盘了洋码头一步步开辟蹊径、穿越周期的历程。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外部和内部的不断变化后,洋码头正在开启新的故事。

    即使是放到众多电商玩家中,洋码头也是比较“另类”的角色。

    针对跨境电商本身的痛点,洋码头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买手商家制+自建物流基础设施”的轻重搭配模式,其在物流上的发力甚至要早于网站上线:2010年3月,洋码头官方物流贝海国际在硅谷成立,次年7月,洋码头网站正式上线。

    在此后的发展中,物流基础设施一直是洋码头投入的重点,其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的全球物流中心陆续启用。2016年8月,洋码头官方物流海外直邮时效平均5天签收完成。

    做大“海淘”生意的同时,洋码头引入了国外的“黑色星期五”促销节。2016年,洋码头黑五首批美国包裹清关入境仅用17小时。去年11月,洋码头黑五第一小时的交易额突破2亿。

    物流效率得益于长期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交易额则来自遍布全球的买手。据悉,截止今年1月,洋码头已有超8800万的用户,认证买手商家超过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分布于美国、英国、日本等83个国家。

    洋码头的成长似乎是个典型的企业慢慢做大的故事,但如果结合行业和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来看,其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洋码头起家于2010年,此时的PC互联网正走入尾声,移动端即将掀起新一轮浪潮。回顾国内互联网发展史会发现,一些显赫一时的玩家由于跟不上时代更迭,此后声势减弱,在市场上彻底没了踪影。

    所幸的是,洋码头没有在浪潮中被落下,2013年12月,洋码头移动端APP正式上线,但即使过去了7年,曾碧波在谈起这次周期变化时依然印象深刻:

    “PC往移动端迁移是挺痛苦的,我们算比较幸运,走在前面了。”

    完成从PC向移动端迁移后,洋码头的下一个难题是流量获取。由于洋码头本身不站队巨头,不能从巨头处获得流量扶植,因此其必须在流量生态的变化中主动把握红利、开辟高效的流量获取路径。此外,政策的变化也让跨境电商玩家面临不确定。

    换句话说,由于流量获取难、政策不确定性大,跨境电商近年的行业环境充满挑战。

    如今,除了洋码头,行业基本只剩天猫国际、京东国际这种背靠资源的玩家,其他同行要么黯然出局,要么卖身巨头。

    当问及洋码头为何能穿越十年间的大小周期时,曾碧波把方法论总结为四个字——守正出奇。“正”在后端,要做重,“奇”在前端,要做轻——“无论流量怎么变,营销怎么变,在商品组织和商品后端供应链输出上要确定。洞察用户的行为,拥抱变化,流量怎么变我们都合作,要适应流量和营销的生态。”

    “没有一家公司是为了只做海淘而生存,只有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帮助用户生存而生存。”在曾碧波看来,行业没有一家是因为竞争失败的,而是各家的路径存在问题。所以洋码头的发展要依靠消费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走入下一个十年。



    责任编辑:雨燕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