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融基金固收周评: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 2020年10月26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债券市场方面,本周进出口数据和金融数据均超预期,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节后债市情绪整体偏弱。我们认为短期内债市仍将维持震荡格局,将继续关注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以票息策略为主,并重视提升组合整体的流动性。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0月16日13时左右,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88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接近110万例。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接近8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1万例,仍为全球疫情中心。欧洲疫情继续恶化,西班牙是欧洲感染新冠肺炎人数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92万例;法国紧随其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85万例;英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7万例。新兴市场国家形势仍不乐观,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30万例,仅次于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1万例。巴西累计确诊病例接近51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5万例。国内局部疫情再现,10月12日青岛市新增确诊病例6例,全市立即开展大规模核酸监测,目前全员核酸检测已基本完成,国内疫情风险整体可控。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我国最新贸易数据。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年内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8%;进口10.41万亿元,下降0.6%。今年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三季度我国进出口8.8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5万亿元,增长10.2%,进口3.88万亿元,增长4.3%。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9月份金融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流通中货币(M0)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总体来看,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通胀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6.4%,影响CPI上涨约2.00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22.6%,影响CPI上涨约1.3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5.5%,影响CPI上涨约1.00个百分点,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不断改善,储备猪肉投放增多,猪肉供给有所增加,价格环比有所下降;鲜菜价格上涨17.2%,影响CPI上涨约0.41个百分点;受季节因素及部分地区降雨影响,鲜菜价格环比继续上涨。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1%。国内工业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累计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MLF操作,本周有2100亿元逆回购和2000亿元MLF到期,当周净投放1900亿元。本周资金面呈现收敛趋势,隔夜和7天回购加权利率逐步抬升,但整体保持均衡偏松格局。跨季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净回笼,随后适时重启逆回购操作,并大额开展MLF操作,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从短期、中期、长期来看都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
债券市场方面,本周进出口数据和金融数据均超预期,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节后债市情绪整体偏弱。我们认为短期内债市仍将维持震荡格局,将继续关注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以票息策略为主,并重视提升组合整体的流动性。我们建议投资者在震荡市中要保持耐心,更加关注长期持有债券基金所带来的稳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