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技术加速落地 “公众信任度”迎来关键节点
- 2025年09月11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近期,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美国Waymo在凤凰城、旧金山等地的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规模扩大至千辆级别;特斯拉FSD入华步伐加快,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道路测试;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推出L3级自动驾驶系统,宝马、大众等车企也加速了智能驾驶布局。
近期,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美国Waymo在凤凰城、旧金山等地的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规模扩大至千辆级别;特斯拉FSD入华步伐加快,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道路测试;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推出L3级自动驾驶系统,宝马、大众等车企也加速了智能驾驶布局。
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抢眼,今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全球完成了超220万次的出行服务,同比大涨148%,环比增长57%,同、环比都创下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大涨幅;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总数已突破500台,预计今年年底超1000台;已经有超过一百辆上汽享道Robotaxi在上海嘉定和临港、苏州相城、深圳前海等区域开展常态化载人示范应用,服务内容涵盖商务通勤、地铁接驳、休闲娱乐等多种场景……
“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的双重推动,让2025年成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关键年份。”正如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所言,据人民智库发布的《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与期待调查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认知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具体来看,57.42%的受访者表示已乘坐过无人驾驶汽车,这一数字较2023年增长近3倍。萝卜快跑以30.17%的知名度位居国内品牌首位,特斯拉则以20.34%的认知度领跑外资品牌。
与此同时,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信任度出现显著提升。75.84%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比辅助驾驶更安全,在武汉、重庆和北京等试点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八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86.29%的公众表现出理性认知,认同“安全并不等于零事故”的理念。
记者注意到,文旅服务成为无人驾驶技术最受期待的应用场景。“24小时随叫随到”“车内讲解交互功能”“特色旅游线路探索”成为公众最期待的三大功能。短途接驳和城市出行紧随其后,分别位列期待场景二三位。
事实上,各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场景创新。北京首钢园开展无人驾驶观光车试点,上海临港新片区投入无人驾驶接驳巴士,广州白云机场试点行李无人运输车。这些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营,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显示,公众对无人驾驶展现出高度信心。64.43%的受访者对其应用前景表示乐观,66.24%支持国家大力发展该产业。政策层面,公众期待通过纳入“十五五”规划、加速规模化应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推动产业发展。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技术革新中的新质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无人驾驶将催生测试员、标注师、数据工程师等新岗位,推动劳动力结构转型。调查显示,22.81%的受访者期待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支持。
不过在刘志超看来,尽管发展迅速,无人驾驶仍面临诸多挑战。35.84%的受访者关注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法律问题,期待构建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技术可靠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中国无人驾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技术信任节点与政策突破窗口期的双重加持下,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拓展应用场景、加速规模化发展、完善基建设施,中国有望在全球智能出行赛道抢占制高点,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刘志超总结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