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刊登普华集团翟山鹰老师对于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建言
- 2020年04月22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随着全国稳就业、复工复产政策的实施,一股基建投资热潮席卷开来。在今年3月4日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中央再次明确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关键词迅速成为话题焦点。
随着全国稳就业、复工复产政策的实施,一股基建投资热潮席卷开来。在今年3月4日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中央再次明确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关键词迅速成为话题焦点。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其中包括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和命脉,“新基建”最大的特点就是孕育巨大发展空间,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关于这股“新基建”热潮,普华集团董事长、CCG常务理事翟山鹰老师作为受邀专家,在全球化智库(CCG)“疫情下的数字经济‘新基建’”线上研讨会发表言论,被《南方周末》“被误解的新基建”一文摘录并刊登,为“新基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翟老师在文中指出,“数字经济的起点在企业家手里,新基建应该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可目前新基建由地方政府承担主要的投资责任,存在很大的问题。”
老基建过剩?“新基建”发展仍需过关斩将
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数字经济”和“新基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能够完全扭转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颓势,形成快速发展的局面。
据了解,“旧基建”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工程,旧基建投资历来是稳定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重要方式,而“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旧基建可以稳定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新基建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疫情冲击和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的大背景下,新基建被赋予厚望。然而风口之下,“新基建”发展依旧需要跨越一些长久存在、亟待解决的老问题。
《南方周末》原文中指出:“从2008年至今,呼吁大搞基建的声音大多来自资本市场,基建一投,经济就起来了,一些资产价格便上涨。然而,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已出现过剩。”翟老师在金融领域驰骋近30年,“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尝试了无数次,大数据、创新、特色小镇,我们尝试让政府干所有的事,最后发现只能卖土地。”
尽管市场、参与者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都在变化,流动性有所提高,但时至今日,不良资产比重依旧居高不下,无疑是基建发展的一道坎儿。翟老师表示,如何解决现有问题,保证地方政府投资的新基建能产生良性循环体系,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企业解码新基建 “0试错”搭乘顺风快车
当“新基建”、“数字经济”这些热词被人们当作谈资翻来覆去的讲述时,又有多少人能真真正正的说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新基建”,什么才是“数字经济”,能仔细的思考名词背后的深意。
新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模式已经来临,“新基建”的加入,势必会再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催生更多的市场需求。中国经济现在的发展形势已经不能再随便“试错”了,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的重视。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至关重要。翟老师指出:“国家应该对二者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定义,不仅要让各级政府知道做什么才是‘数字经济’和‘新基建’,而且要让国内商业和金融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数字经济’和‘新基建’发展中的角色和做法。只有各层级、各领域都自下而上的理解到位,搞清楚本质、应用,才可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跑偏。”
翟老师在金融领域深耕近三十年,其创办的普华商学院汇聚数十位一线实战大咖,拥有大量的研发和实战经验,自2019年就已经开始进行“数字经济”的理论研发和实际应用,清晰的解构数字经济内涵和外延以及商业机构应用模式。
如果你想了解数字经济和新基建,抓住时代财富机会,敬请关注普华商学院近期将面向社会推出的“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系列课程,让数字经济和新基建不再跑偏,真正发挥出振兴经济的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