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商讯>正文内容
    • 瑞银信:保持良好的习惯,降低支付安全风险
    • 2020年05月15日来源:重庆时报网

    提要:4月2日,中国银联发布《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产业呈现一些新特点,包括移动支付使用活跃度持续提升、移动支付成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与安全、公众安全意识提升等特点。

    根据2020年4月初中国银联发布的《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公众的支付安全意识有所提升,但是仍有一些消费者发生了财产损失的情况。瑞银信支付呼吁消费者保持良好的习惯,降低支付安全风险。

    4月2日,中国银联发布《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产业呈现一些新特点,包括移动支付使用活跃度持续提升、移动支付成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与安全、公众安全意识提升等特点。

    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市场中,广大消费者和小微业主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生命力旺盛。不仅是使用人数的增长,使用频率也有提升,并且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多元。

    移动支付广泛的应用,使得移动支付安全被更多人重视,支付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都在做相应的努力,以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支付企业通过新科技的应用,在身份验证、风险提示、账户安全管控功能、转账信息核验、赔付保证等环节的安全措施持续优化,使用户的支付安全更有保障。监管部门不断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深入推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让消费者能够提前掌握网络诈骗套路,防止入坑。消费者也通过不断更正不良的支付习惯,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但是还是有一些消费者存在不良使用习惯,出现了资金使用风险。总结出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三种:1、更换新手机时,没有解绑银行卡或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占比约为24%);2、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没有解除银行卡绑定(占比约23%);3、没有核实安全性,尝试了带有优惠信息的二维码(占比20%)。除此之外,在非法借贷平台等泄露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也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损失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方的努力,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普遍提升,损失化解渠道也更为多元。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瑞银信支付建议各位用户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不随便扫描二维码,在更换手机或者删除APP时及时解绑银行卡,不轻易在平台输入银行卡号等个人敏感信息,以降低支付安全风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雨燕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