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振品牌营销理论在视媒体环境下崛起
- 2020年09月19日来源:北国网
提要:国内市场,整个90年代,属于典型的广而告之阶段,传播手段也以电视媒体、纸媒为主要传播手段。产品相对丰富,但品类不够丰满,有了产品,只要敢于做广告,就会有销量。
品牌传播发展阶段
品牌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
短缺时代;广告时代;定位时代。
短缺时代品牌传播特点:无传播 。
在国内,90年代之前属于这个阶段,产品短缺,只要有产品,就不愁销售,所以,产品既不需要品牌,更不需要传播。
广告时代品牌传播特点:广而告之
国内市场,整个90年代,属于典型的广而告之阶段,传播手段也以电视媒体、纸媒为主要传播手段。产品相对丰富,但品类不够丰满,有了产品,只要敢于做广告,就会有销量。销售上更多的依赖规模和渠道。广告标王、渠道为王、深度分销等名词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当时的中国是品牌的沙漠,谁敢第一个登高一呼,谁就是品牌的王者。广告造就了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太阳神、健力宝、脑黄金、三株口服液、旭日升、娃哈哈、秦池、孔府等等。
定位时代品牌传播特点:抢占心智
2000年以后, 中国市场才真正进入专业的营销阶段。这时产品已经极大丰富,大家也都学会了做广告,但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传播方式也从电视媒体、纸媒向网络媒体转移,用户的注意力开始被分散。《定位》,这一时期品牌策略的扛鼎之作开始登堂入室。挖掘品类、细分市场、抢占心智等等名词是定位时代的代表。定位理论也成就了大量的优秀企业,王老吉、东阿阿胶、高露洁、OPPO音乐手机、香飘飘奶茶、当当网、必要、京东等等都是定位时代的优秀代表。
2015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也被称为自媒体繁荣的开始。从此以后,用户的注意力似乎一夜之间被自媒体所俘虏,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甚至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微博、微信、优酷、爱奇艺,以及2017年似乎瞬间火遍大江南北的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的立体。文字、图片成为了过去式,视频、短视频、直播成为主流,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个时期,用户对于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变得简单而有乐趣,信息传播的呈现出小众、互动、同群的特征。
这个时期,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完全默默无闻的互联网品牌、网红品牌,平时似乎都没听过他们的名字,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销售额呈几何级增长,也看不清是什么套路。“完美日记”这种成立还不到三年的品牌,要冲三十亿销售额。WIS莫名其妙就成了面膜之王,在天猫上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家乐福,曾经的中国超市之王,卖身时估值只有四十几个亿,“喜茶”正在融资,估值到了九十亿……。此时,传统的线下品牌似乎也进入了瓶颈期,市场细分、塑造价值、深耕终端、电商渠道、线上线下推广等等招数悉数奉上,无论怎么拉动,销售总是徘徊不前。
这时,我们发现,定位理论似乎成了优秀品牌的基础配置,当大家都在各自的品类开足火力抢占用户心智的时候,慢慢发现,定位的效果似乎越来越弱了。就好像90年代,大家都知道做广告有效,争先恐后的做广告的时候,广告也就慢慢失效了。
定位之后,有无神明?
2019年,共振品牌营销理论现身江湖。
共振理论的由来
共振品牌营销理论基础的“根”来源高德拉特的TOC理论,是TOC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德拉特博士创立的TOC理论,基础理论均来自于物理学,高德拉特博士是一名物理学家,TOC的基础思维比如:加速度(内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双赢)等,都来自于物理学理论,共振品牌营销的理论也来源于物理学术语:同频共振。
共振理论哲学认知
哲学认知一:
市场瓶颈的背后是政策瓶颈;政策瓶颈的背后是能力瓶颈;能力瓶颈的背后是行业规则。
任何市场上的重大突破最终都会受制于行业规则,而能够改变现有行业规则一定是一套更高维度的理论系统。
哲学认知二:
一个企业最容易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成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找到企业自己的优势领域,是企业表现卓越的前提。
共振是物理学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共振在声学中称为“共鸣”,在传统营销学中称为“身份认同”。
共振品牌理论认为,当信息源发射特定频率的信息时,符合这一频率的用户就会随着信息源互动起来,而这个频率可能是价格、可能是功能、可能是文化、可能是情感、可能是爱好、也可能是地缘,任何一个频率都能带动同一频率的用户互动起来。用户是因为品牌的某一频率互动,并与品牌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跟品牌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因为信息源,从而爱上了品牌,实现品牌、传播、用户的一体化融合。
当然,任何营销理论都离不开商业的本质,你为客户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用户在哪里能买到它;如何让用户知道它。随着信息极度透明化和用户主导权崛起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点研究另外一个因素:用户。
共振品牌营销理论的四轮模型研究的就是:如何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如何重新定义渠道;如何重新定义传播 ;如何重新定义用户。
共振理论的核心是用户的数字化运营。当下,任何品牌策略的基础都离不开用户运营。品牌距离用户越近,对用户的冲突越清晰,与用户沟通越精准,用户就越会爱上品牌。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及当下,品牌需要如此贴近用户,聆听用户心跳的声音。过往可能也需要,苦于没有工具。当下,互联网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可能,让品牌足不出户,可闻人间百态。
定位时代,通过细分人群、细分产品、细分品牌,用一句话描述品牌的核心价值,达到与竞争对手的区隔,从而通过某一个属性抢占用户的心智。定位是共振的基础设置,没有定位的共振不是共振,是乱振。共振理论认为,产品可以二维切入市场,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和品牌诉求达到与竞争对手区隔的目的,并且通过多重属性与用户沟通互动,不同的频率(属性)可以通过不同的IP传播,从而与不同频率的用户形成共振互动,实现多维度用户的传播。也可以,先与用户同频互动,发现冲突,再切入产品。当然,这里讲的产品不是我们原来理解的产品,是用户自己理解的产品,是成本重构、品质重构、功能重构、场景重构后的新产品。
共振理论认为,在新时期,场景即渠道,所见可速得。在任何场景下,都可能成为销售渠道,并且该场景似乎就是专门为销售这类产品设置的,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当用户产生购买欲望时,即可随机带走或者高效的物流系统让产品第二天出现在用户眼前。
共振理论认为,新时期传播的主要形式已经转移到移动视频媒体,并且虚拟成像媒体也将很快到来,全方位满足用户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新体验,品牌与用户的沟通将会真正实现零距离,品牌与用户的互动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将会重新被理解,线上私域社交的线下化将会通过技术轻松实现。通过移动视频媒体布局线上私域社交,既是当下品牌策略的需要,也是未来品牌策略的布局。
当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深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消费的主力军已经熟练掌握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各种品类的产品极大丰富并且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标准也逐步超越简单的物质层面。传统已经成为历史,新系统即将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