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果园白宫附近的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 2021年03月13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继大师蜡染画后,由贵州省花果园图书馆、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日亲自传授黄平泥制哨法,“传播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活动——优秀数字资源“五进”推广服务“苗族姊妹节”活动在花果园白宫附近南明区图书馆举行。来自苗族地区的30批家庭和教师齐聚一堂,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继大师蜡染画后,由贵州省花果园图书馆、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日亲自传授黄平泥制哨法,“传播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活动——优秀数字资源“五进”推广服务“苗族姊妹节”活动在花果园白宫附近南明区图书馆举行。来自苗族地区的30批家庭和教师齐聚一堂,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苗族的姊妹节
活动开始时,大家聚在花果园白宫附近图书馆一起观看了“苗族姊妹节”专题片。苗族姊妹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石洞等苗族地区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苗族青年男女联谊会穿上最好的衣服,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展示了苗族多彩的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富深厚的苗族文化遗产。被外界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苗族特有的美丽服饰和欢快的音乐,极大地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贵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花果园白宫附近图书馆举办的这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蜡染制作者李群、黄平泥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登树,展示和传授蜡染、泥笛的制作方法。儿童和成人可以亲身感受贵州传统文化的魅力。李群老师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12岁开始学习蜡染、蜡染、十字绣、刺绣等技艺,特别喜欢蜡画。40年来,她创作了大量有特色的作品。蜡染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其过程是将白布铺在桌上,将蜡放入蜂蜡炉中加热溶解成汁,然后用蜡刀蘸蜡汁在布上,不用做任何样品,依靠绘画的构思,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就可以轻松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更妙的是,画出的线条、线条和圆圈可以完美地折叠起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黄平泥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登树向公众介绍了黄平泥哨,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读者很有创意,制作了一个独特的泥哨。黄平泥哨,又称“泥哨”,是贵州省黄平地区流行的苗族民间玩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平泥哨以动物形象为主,包括牛、羊、鹿、鸡、蛙、穿山甲、孔雀、锦鸡儿等100多种动物形象。颜色多为黄紫、红绿、黑、白等,造型更注重头部特征,强调神形的相似性,具有夸张灵活的艺术风格。
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参加了在花果园图书馆举办的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学到一门手艺,还能帮助孩子们了解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真的很有意义。花果园白宫附近业主王女士说。据贵阳市南明区图书馆读书促进处处长李黎尹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读者深刻领略贵州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博大精深,发自内心地认同和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据悉,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花果园白宫附近的南明区图书馆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阅读活动。2019年,南明区花果园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3万余人次,借阅图书11万余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近140项,惠及贵阳7000余人,宏立城集团老板肖春红表示,花果园图书馆营造了以花果园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浓厚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