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鹤:江苏工笔画,六百年传承与革新
- 2022年07月21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作为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江苏省美术馆日前推出以“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为主题的展览,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旨在以工笔画为载体,反映从传统到当代、从形式到观念的代际传承与创新诠释,突出呈现不断深化涵养的工笔精神。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典型形态,工笔画在表现对象和审美理想上,不仅聚合了古代文人丰富的精神体验,同时也为传统及至当下的美学提供了本真的认识视角。
作为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江苏省美术馆日前推出以“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为主题的展览,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旨在以工笔画为载体,反映从传统到当代、从形式到观念的代际传承与创新诠释,突出呈现不断深化涵养的工笔精神。
吴门画派的工笔世界
苏州作为古代吴国的都城,俗称吴门,历来经济繁荣、文人荟萃。明代中后期,继承元代黄公望、王蒙等人绘画传统的文人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作“吴门四家”,他们及其追随者被称作“吴门画派”。李亚鹤说该画派在创作上具有诗文书画互应、画风清新淡雅、笔墨刚柔相济的艺术特点。“吴门画派”的工笔画以笔墨洞察物象之造型与性格,在深入描画的基础上寄寓感发自由的创作情感,抒发知物求真的意愿和旨趣。
仇英的《捣衣图》是一幅工笔白描,用笔精细,笔墨劲秀,充满了文人画的含蓄雅致。画中树木树叶疏朗,营造出一份闲趣,树下妇人侧视而做捣衣状,人物形象自然,呈现出疏淡空灵的气韵。
李亚鹤认为文徵明的《万壑争流图》则是另一番趣味。画中,青山叠嶂,山间泉瀑飞湍,奔腾直泻。中景为山岩乱石,其间杂树林立,密密麻麻,满眼青绿。近景为溪流的两岸,有山石、有坡岸,有树木和杂草,另可见几位高士在叙谈。《万壑争流图》的青绿敷施是在水墨为骨的基础上的,青绿色浅,山石轮廓由淡墨线精心勾出,略见细笔皴擦,苍劲醇厚,工笔与写意浑然天成。
西学东渐寻改良之路
李亚鹤了解到晚清之后西学东渐,中国画试图借鉴西法,探索去除陈陈相因之弊的改良路径。陈之佛在上溯后蜀、南唐以至两宋画院的基础上,融入西画的透视和造型技法,影响了一代江苏工笔花鸟画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的主题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关切。江苏工笔画创作在内容题材和形式语言上都作出了持久的拓展与探索,技术上的臻于精细与审美理想上的意境追求,在现代生活的情境中融合为多元丰富的时代面貌。
据李亚鹤了解,陈之佛曾留学日本学习艺术设计,是20世纪现代工笔画的开拓者。他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工笔画体系。其工笔花鸟在表现手法上仍以工整写实为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将图案的装饰手法和日本绘画温婉柔丽的设色特点结合,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形成了传统工笔画向现代风格的转型,并提出了“观、写、摹、读”四字诀。
《芦雁图》创作于1936年,描绘了白露之后,天高云淡,芦雁南飞的场景。精细的羽毛以及纹理让两只芦雁呼之欲出,与之相对照的是作为背景的芦苇、积雪以及天空的处理,陈之佛运用“积水法”使得画面整体明亮自然,天空的颜色由花青逐渐过渡,与层次丰富的云彩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