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众投资:政策+业绩+国企混改,中药行业频掀炒作潮
- 2022年07月29日来源:博众投资
提要:本文由博众投资编辑整理。近日,山东省第三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成药专项带量采购)的品种需求量填报工作通知发布,意味着山东省中成药专项集采正式启动。据悉,本次集采共纳入15组67个产品,且剂型除了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款注射剂产品,其他均是口服中成药。(博众投资)
受此影响,中药板块大幅异动拉起,截止收盘,太极集团涨停,众生药业、ST目药、江中药业、红日药业、康缘药业、葵花药业等纷纷跟随大涨。
中药行业三大核心逻辑:政策+业绩+国企混改
政策:政策利好逐步进入兑现期
供给端:加快中药创新药上市。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有利于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速度和时间加快。
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发布《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针对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研发的中药新药,有利于临床试验更加科学进行。2022年工信部等九委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表示要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新药研发。支持儿童用中成药创新研发。推动设立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项目。该政策将大力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
支付端:医保准入与集采,政策利好明显。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五方面充分发挥医保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作用:1)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2)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3)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4)完善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5)强化医保基金管理。此外中药集采从2020年开始陆续温和开展。湖北省发布《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其口服制剂降幅较小。广东省发布《广东联盟清开灵等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其独家品种降幅温和。 (博众投资)
需求端:中治率与DRG/DIP利好中医医疗服务机构需求。2022年1月浙江省医保局发布《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在2021年度DRG支付清算工作中,在省内落实将中医医疗机构中治率与医保支付正向激励挂钩。
这意味着中医药服务的管理也开始转向量化方向发展,并有望将“中治率”纳入中医医疗机构的日常考核,中药饮片、中医医疗服务、中成药都将获得政策的实质性推动。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已实行地区可适当调高分值,增加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有望上调。
业绩:提价释放业绩,库存清理接近尾声
上游中药材迎来涨价,部分品种完成提价。2021年以来伴随着CPI的上涨,上游中药材也迎来一波价格上涨的行情,根据康美中药网,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价格持续上涨,其余中药品种三七、天然麝香均有不同程度提价。本轮推动中药材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供需两端不平衡造成,一方面疫情导致中药材需求量上升,动物源药材供给增长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异常天气增多对中药材产品造成极大影响。(博众投资)
混改:国企混改收官之年,股权激励相继落地
中药行业国企混改加速落地,上半年广誉远、太极集团、达仁堂实现实际控制人变更,部分中药企业完成了董监高换届选举,华润三九推行了股权激励计划。中药企业通过理清股权关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等方式,后续将快速释放国企混改红利,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2022年5月18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上提出,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博众投资)
参考资料:
《中药行业投资逻辑全图谱:政策边际向好,三维度看中药细分领域》西南证券;2022-07-13;
温馨提示本文观点由--蔡永嘉(执业编号A0600622020001)编辑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负。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特此说明:博众通过各渠道推出的相关文章仅面向广东博众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客户群体,文章内容不表明对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若您并非博众投资客户群体,请勿接收或者使用公众号任何信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