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商讯>正文内容
    • 以案说险丨警惕“百万保障”骗局
    • 2025年11月03日来源:中华网

    提要:凭着职业的敏感,桂林苑支行内勤行长判断严女士很可能遇上电信诈骗,于是对客户进行安抚,同时指挥客服经理协助客户查询银行卡资金流向,发现资金只是被转入定期后,并立即将银行卡进行挂失止付,这样就能避免客户资金被转出,同时建议客户不要再接听对方的客服电话。最后,客户成功避免了150000元的资金损失。

    【案例介绍】

    近日,客户严女士手持手机和银行卡来到鹤山桂林苑支行,经沟通了解,严女士收到了自称是某平台百万保障的客服电话,客服称严女士在通过平台购买百万保障服务,现在免费体验期限已到,每月会扣除一定金额的保费,如不想每月扣费,需下载某APP进行退保申请。同时,严女士的手机不断收到银行卡被扣费的短信。凭着职业的敏感,桂林苑支行内勤行长判断严女士很可能遇上电信诈骗,于是对客户进行安抚,同时指挥客服经理协助客户查询银行卡资金流向,发现资金只是被转入定期后,并立即将银行卡进行挂失止付,这样就能避免客户资金被转出,同时建议客户不要再接听对方的客服电话。最后,客户成功避免了150000元的资金损失。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结合了心理操控与技术欺骗的电信诈骗案例,不法分子在此次诈骗中运用了多种策略,环环相扣,极具迷惑性:

    (一)冒充官方,获取信任: 骗子冒充“某平台百万保障”的客服,利用知名平台的公信力降低受害者戒心。

    (二)制造恐慌,引发焦虑:核心话术是“免费期已到,将自动扣费,且提前扣取一年费用”。这直接击中用户担心“被无故扣钱”的痛点,制造紧急情况。

    (三)利用技术手段,伪造证据:骗子利用“短信炸弹”或改号软件,伪造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让客户亲眼“证实”资金正在流失,从而完全陷入恐慌,失去理性判断能力。

    (四)诱导安装非法APP,隔绝外界:要求下载非主流、高保密性的通讯软件。目的是:将客户与家人、朋友乃至真正银行的工作人员隔离开,避免被劝阻。全程操控: 通过这些软件进行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直接窥探受害者的银行卡信息、验证码,完成资金转移。

    【案例启示】

    (一)官方渠道核实: 任何自称客服、提及扣费、转账的电话,都应挂断后,自行通过官方APP、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绝不轻信来电显示,改号软件可以伪装任何号码。

    (二)警惕“屏幕共享”和“下载特定APP”: 凡是要你下载不明APP或开启“屏幕共享”的,几乎都是诈骗。一旦共享,你的所有密码和验证码都将被骗子一览无余。

    (三)保持冷静,求助专业人士: 遇到让您紧张、恐慌的事情,第一时间告诉自己“慢下来”。立即停止与对方联系,向家人、朋友求助,或直接前往最近的银行网点、派出所咨询专业人士。本案中,客户选择去银行网点是最正确的决定。

    (四)银行是你的坚强后盾: 在怀疑被骗时,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挂失卡片是挽回损失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