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深阅读>正文内容
    •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 2023年12月13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在董希淼看来,面对内外部多重挑战与压力,2024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的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专家认为,财政政策将适时适度加大力度,货币政策将注重前瞻性预调微调,各项政策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上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赤字规模由中央赤字占主导。”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财政政策一方面将加力以支持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另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来实施,积极的财政仍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积极,避免大幅提高财政风险,让财政更可持续。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市场普遍认为,下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稳增长,统筹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看来,应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全面考虑经济运行、供需形势、价格水平、市场预期,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用提升。

    “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应对外在冲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需适时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此外,要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过程中,政策面要保持稳增长取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过程中,应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在董希淼看来,面对内外部多重挑战与压力,2024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的支持。

    “特别是,应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地扩大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董希淼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