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诗孝:一颗匠心酿好酒
- 2021年07月23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在劲牌公司生产车间,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每天提前两个小时来到车间,与工作人员交接,检查发酵池温度,等班组成员一到齐,就准备开工。他叫刘诗孝,劲牌公司一名普通酿酒工,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酒是粮食精,汨汨美酒的酿成,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匠心。
在劲牌公司生产车间,你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每天提前两个小时来到车间,与工作人员交接,检查发酵池温度,等班组成员一到齐,就准备开工。他叫刘诗孝,劲牌公司一名普通酿酒工,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2021年5月,刘诗孝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殊荣。将一个基层酿酒人的专注和坚持与这个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勤奋好学与酒结缘
14日,劲牌公司阳新枫林酒厂,空气中弥漫着酒的香气,醇厚怡人。
“要随时注意糖化箱床里粮食的温度。”在酿造一车间糖化箱床旁,刘诗孝一手持温度计,一手捧起一把粮食判断粮食糖化的温度。
“糖化的过程,就是培菌发酵,将粮食里的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刘诗孝所操作的糖化工序,承上启下,连接两头,是原酒酿造关键工序之一,对原酒品质影响至关重要。
“酿酒人需要精益求精。”初识刘诗孝,一般人都会被他身上耐心专注的特质感染。可很少有人知道,刘诗孝与酒结缘,竟然与磨豆腐有关。
2001年4月,劲牌原酒生态园一期建成投产,给大冶灵乡镇当地劳动力带来了难得的就业机会。
这一年,28岁多的刘诗孝还在外地打工,偶尔回毛铺老家。
刘诗孝的老家在灵乡镇贺铺村,兄弟姊妹一共五个人,家里生活比较拮据。2002年,刘诗孝来到黄石上窑亲戚家开的豆腐作坊,帮忙磨豆腐。
巧的是,豆腐坊一旁是一个小酒坊,在豆腐坊打工的两年里,刘诗孝每天都能闻到酒坊出酒的酒香,久而久之对酿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4年,劲牌原酒生态园规模扩大,用工需求增加。当年10月,刘诗孝进入毛铺酒厂,从一个磨豆腐的小伙子变成了一名酿酒学徒。
刘诗孝到酒厂上班的第一天,看到班长撒曲粉,感觉和打大豆腐撒石膏一样,顿时觉得煮酒既神奇又熟悉。以后每天,他都提前一两个小时到酒厂,看班长怎么分粮、蒸粮,不懂的地方就问班长。下班了,他就跑到其他班组再看再问,好多班长看刘诗孝勤劳好学,都把拿手经验告诉他。
一天,刘诗孝模仿班长洒曲粉,被表扬比班长还洒得匀一些。不到两年,刘诗孝就成了副班长,轮班时要独挑大梁,还总结了一套独自操作经验。
2008年,刘诗孝当上了班长。自此,上班早到两小时,下班迟走一个小时,成了他铁打不动的作息时间。
刘诗孝说,酿酒关键是要细心,检查要勤快,一点都不能马虎。
2014年,毛铺酒厂实施改造升级,刘诗孝毛遂自荐,积极投入到箱床升级改造及盖糟技术试验推广工作当中,解决了传统箱床盖糟容易发霉、箱场来箱波动大、温度控制多样性等问题。
执着工艺精益求精
今年4月,刘诗孝被公司调到阳新枫林酒厂,熟悉酿酒新工艺。他在这具体负责糖化这道工序。
酿酒一般要经过泡粮、蒸粮、糖化、发酵、蒸馏等环节。粮食蒸好后,经过摊粮、加曲等工序,随后就被送入糖化箱床进行糖化培菌。
“做酒不像做磨具,能一样一样套下来,很多关键时要靠平时积累的经验和细心。“刘诗孝说,特别是糖化这一个步骤,通过探、看、闻、捏、尝等步骤,确定糖化效果,并对下一工序制定对应的生产参数。
而丰富的经验背后,是刘诗孝十几年来的学习和积累。
回想起刚当班长那会儿,刘诗孝所在的班组原酒优级率并不理想,车间管理人员找他进行了谈话,对他的技术和心态进行了纠正。刘诗孝放弃休息,向各位管理人员请教工艺上的盲点,并发现了问题关键所在。
之后,刘诗孝更加努力,在细节上下功夫,带领班组将每一个工艺环节管控好,最终带领班组走出了误区。
车间工艺记录作为数据收集以及发现问题、改进工艺的重要依据,是必不可少和需要尤其重视的工作。
这项工作较为繁琐且费时,如果班长将工艺记录当成累赘,不够重视,或记录不规范,将影响原酒生产。刘诗孝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工艺记录方面,天天坚持如实、规范地记录,并根据自己的工艺记录及时进行工艺调整。
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别人的事一样如此。箱场的管理是酿酒工序很关键的一步,对待车间箱场的管理问题,一些班长到厂上班时都是第一时间跑去蒸粮,等到快开箱的时候才去看下箱场。
但刘诗孝从来不做“差不多先生”,他每次提前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己的箱场,有问题先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来箱正常,之后再去做其他的事。
“就像医院抢救一个病人,早点抢救还可以救得回来,拖晚了就来不及了。”在冬季生产期间,刘诗孝甚至在自己调休的时间主动到厂观察自己班组箱场情况。
刘诗孝本人多次获得劲牌公司“先进个人”“劲牌工匠”等荣誉称号,并于2017年荣获“大冶工匠”荣誉称号,2018年获评“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秉持匠心酿出好酒
2011年,枫林酒厂机械化生产车间正式投产,毛铺酒厂组织车间部分班长去枫林酒厂交流学习。
参观结束后,刘诗孝陷入了沉思:为何他们的酒质要好一些,我能借鉴他们的东西吗?
2014年,毛铺酒厂参照枫林酒厂生产的经验,在车间逐步落实改造,特别针对传统箱场电热膜保温模式来箱效果不佳等问题,计划对箱场进行升级改造。
按照要求,毛铺酒厂在全厂推广前,先在试验车间进行试生产,将传统箱场改造为水循环箱场,即用溜酒产生的热水对箱场进行循环加热,用每日生产时产生的热糟代替采购的草垫进行箱场保温。
刘诗孝得知所有车间以后将会全面推广这些技术,并知晓有班组正在实验生产后,他每天提前上班,去那些实验的班组学习观察,协助这些班组操作,请教一些技术窍门。
终于,在新箱场以及盖糟技术在全厂推广的初期,其他班组还在为盖糟容易发霉、箱场来箱波动大、温度控制多样性等问题而发愁的时候,刘诗孝却受邀作为优秀班组的代表,为一些班组传授经验。
“我的哥哥刘诗忠也在毛铺酒厂工作,酒厂把我们老家那块的经济带活了起来,能有个这么好又离家近的工作,付出再多也值得。”刘诗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诗孝凭借自己的勤奋,扎根酿酒车间,如今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在他身上潜移默化起着作用,十几年来,经验的累积让他的酿酒本领越来越炉火纯青。
一颗匠心酿造好酒,如今劲牌酿酒师刘诗孝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光和热,以一颗匠心为酿酒事业增光添彩。
(陈弘毅 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