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商业资讯>正文内容
    • “按照克数算 国货竟然比大牌贵?”—— 警惕从“国货红”到“国货黑”
    • 2022年04月14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近日,在社交媒体小红书平台,国货化妆品因为克重价格问题引发了话题关注。克重这件小事的背后,背后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大事,它反映了国货化妆品正面临着不公正的评判标准,被不科学“解构”,陷入“国货红”和“国货黑”的两种极端消费情绪之中。

    近日,在社交媒体小红书平台,国货化妆品因为克重价格问题引发了话题关注。克重这件小事的背后,背后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大事,它反映了国货化妆品正面临着不公正的评判标准,被不科学“解构”,陷入“国货红”和“国货黑”的两种极端消费情绪之中。

    克重价格评价化妆品不科学 国货化妆品面临着“双标”要求

    在社交媒体平台,#国货比大牌贵#的话题下有1万余篇笔记分享。在化妆品产品的对比上,一些博主通过计算国货克重,围绕着“看似平价的国货,算下来比大牌还要贵”,给一众国货品牌直接扣上了“智商税””欺骗消费者的陷阱“的帽子。克重这个在过去被忽视的维度,一跃成为评价化妆品好坏的重要指标。

    那么,克重与化妆品价格关系大吗?用克重来推导化妆品价格的合理性,这样的评价标准科学吗?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化妆品的价格与品牌价值、原料、工艺、配方等多重维度息息相关,还有特有成分、专利配方、研发实力、功效验证等因素加成,它是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计算结果,克重与价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强关系。

    除此之外,克重越多越好吗?答案也并不是。化妆品的克重与化妆品开封后的使用保质期息息相关,需要在科学的区间内。在化妆品的包装上,能看到 6M、12M 这类的数字,代表着首次开封后,应在 6 个月、12 个月内使用完毕。超过这个期限,化妆品其实过期了,而过期的无效克重,也是一种浪费。

    从克重来评判化妆品,是对行业的误读。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经过了20多年的迅猛发展,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已经是一个科技壁垒很高的产业集群——单维度的评价标准不科学、不匹配、不正确,化妆品行业理应被科学“解构”。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这些论调,也反映出在不少人的内心深处国货卖贵是不合理的。市场对国货的定位,不仅成分和功效要类比大牌,还只能卖白菜价“便宜大碗”,这样的双标太过“严格”。中国政法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聂书江曾表示,中国创造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和突破,实现产品本身的品质、性能、颜值等全方位升级,从而让消费者看到、体验到创新点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购买欲,一改过去国货在市场上单纯拼价格的局面。中国品牌不应该只以价格论英雄,需要更多维的评判体系。

    国货品牌更易受消费情绪主导 “非红即黑”不可取

    克重问题在社交媒体被博主们夸张的演绎成了“消费欺骗”问题,这个帽子未免扣得太大,有挖空心思的挑毛病、刻意煽动“国货黑”的情绪之嫌。不少网友大呼:大可不必。

    从各种奇特的角度论证国货不行,似乎成了某些博主们流量的新密码。更让人更讽刺的是,正是同一批人,在不久前还在摇旗呐喊着“国货万岁”“国货之光”,为国货写下一篇篇的夸夸文。

    英敏特在《2022全球食品饮料趋势》认为,新冠疫情、经济波动以及2020年到2021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事件导致消费者形成了新的消费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在这种大环境下,情绪的变化尤为明显,也成为主导消费行为的一个关键要素。而这种情绪对消费行为的主导,在国产品牌上尤其明显。

    从鸿星尔克、蜜雪冰城、白象等品牌企业,因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出圈,引发了多轮备受关注的“野性消费”热潮,再到“国货兜售情怀收割消费者”“国货欺骗消费者”等不理智的声音,舆论也如同墙头草,陷入非红即黑的摇摆中,国货似乎在“成也情怀败也情怀”的奇怪漩涡中,被“国货红”和“国货黑”的两种极端消费情绪来回拉扯。

    清朗的中间维度,清醒的评判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国产品牌的发展。克重这件小事,背后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大事。国产化妆品行业不应该被消费情绪裹挟,互联网社交平台也不应该利用网民对国货的情感来博取流量,摘掉有色眼镜看国货,从公正的维度科学解构国货品牌,才能让国货品牌真正迎来春天。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