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商业资讯>正文内容
    • 以诚为魂,薪火相传!探寻旭才坊百年茶坊的匠心制茶密码
    • 2025年04月27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传统工艺传承旭才坊以“三看三闻”古法技艺为核心,通过观察鲜叶芽色、叶脉形态、焙痕色泽,以及辨别鲜叶清香、萎凋,杀青、陈化韵味,把控茶叶品质。揉捻采用双人协作“一推一收”手法,竹匾晾晒每日12次翻动,风筛技术实现杂质分离与品质分级 。

    《旭才坊》

    全称: 盐津源茶加工旭才坊

    经营主体: 陈启才、段文旭夫妇

    成立时间: 1986年11月

    地理位置: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兴隆村大水沟社8号

    经营定位: B端高端茶叶私域定制

    行业地位: 盐津县传统茶叶加工代表性工坊、盐津白茶核心生产基地

    核心工艺: “三看三闻”古法技艺、石灰保鲜技术、风筛分级技术、白茶提手采工艺

    主营产品: 樟香盐津白茶(核心产品)、苍灵之始、坤灵之羽、碧霞玉奴、僰境古树黄茶

    image.png

    历史沿革

    20世纪40年代,王永翠出生于大关县牛寨区,受家族制茶传统影响,自幼投身制茶行业。茶园包产到户后,面对行业农药化肥滥用问题,她坚持“以诚制茶”,采用自然农法种茶。后来,王永翠与宜宾市高县清潭乡三洞溪陈氏家族的陈正宗结为夫妇,定居大关县兴隆区,创立“滇韵颍川堂”堂号 ,她将陈氏“耕读传家、乐善好施”家风融入制茶,确立手工制茶技艺和匠人精神为家族传承核心,逝后被尊为“滇韵颍川堂”始祖。1975年,王永翠恢复茶叶经营,徒步长途以马驮运茶叶销售,多年实践为旭才坊创立奠定技术与文化基础。

    image.png

    创立与发展(1986-2022年)

    1986年11月,在王永翠的指导下,“滇韵颍川堂”第二代传人陈启才、段文旭夫妇于云南省盐津县兴隆乡创立盐津源茶加工旭才坊。工坊将祖传手工制茶工艺与现代品质管控体系相结合,围绕盐津白茶打造核心产品体系。严格传承白茶提手采工艺,遵循“胎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的采摘标准,确保芽叶完整、茸毛留存,为白茶形成毫香鲜爽的风味奠定基础。2002年起,旭才坊推动盐津源茶产业发展,助力盐津茶成为当地支柱产业;2016年,积极参与产区荒茶保护及标准化建设,促进区域茶产业规范化发展。

    图片

    发展现状

    2023年,旭才坊并入梁洲陈府茶叶厂,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料采集、加工到成品生产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2024年,推出“五甲”高端白茶系列,通过创新陈化技术与传统提手采工艺融合,提升产品品质与风味。同年,滇韵颍川堂第三代传人陈文滨创立八陈阁茶业,推动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产业模式结合,加速工坊现代化转型。

    核心工艺体系

    传统工艺传承旭才坊以“三看三闻”古法技艺为核心,通过观察鲜叶芽色、叶脉形态、焙痕色泽,以及辨别鲜叶清香、萎凋,杀青、陈化韵味,把控茶叶品质。揉捻采用双人协作“一推一收”手法,竹匾晾晒每日12次翻动,风筛技术实现杂质分离与品质分级 。其中,白茶提手采工艺是关键传承,避免指甲掐采导致的茶梗机械损伤、红梗等问题,保证鲜叶鲜活度,为后续工序提供优质原料,提升盐津白茶整体品质。技术创新突破针对茶叶储存难题,陈启才夫妇研发石灰保鲜技术。选用优质生石灰筛选后置于特制陶缸底部,用透气棉纸分层隔离茶叶并密封缸口,利用石灰吸湿特性隔绝湿气与异味,保留茶叶鲜香与内质,成本低且效果显著,被周边茶坊广泛采用。经营特色与行业影响私域定制服务秉持“宁小图精”理念,旭才坊深耕B端市场,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私域定制服务。从原料选取、制作工艺到包装设计,均与客户深度沟通,定制茶叶品种、发酵程度、包装规格等。在白茶定制中,依据客户需求严格把控提手采工艺标准,满足客户对高品质白茶的要求 。

    image.png

    行业贡献

    旭才坊传承的传统工艺与创新技术为区域茶产业提供示范,培养的制茶人才充实行业队伍。八陈阁茶业将旭才坊工艺与现代商业理念融合,推动传统制茶工艺现代化转型。旭才坊的白茶提手采工艺为盐津白茶赢得品质口碑,带动周边茶农重视采摘工艺,提升区域盐津白茶品质水平,丰富盐津茶产业产品矩阵,提升区域茶产业市场竞争力 。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