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通信>正文内容
    • 中国移动宣布和飞信将停止服务 即时通讯赛道竞争进入2.0阶段
    • 2022年07月26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和飞信原名飞信,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上述消息发布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又是一滴时代的眼泪”“当年没有微信的时候全是用飞信”……感慨之余,也有老用户坦言,如果不是此次官方宣布停止服务,自己都不记得还有过飞信账号。

    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许林艳

    “和飞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近日,中国移动和飞信官网发布《关于和飞信业务发展调整的公告》,随着和飞信停止服务,用户将无法登陆及使用和飞信。

    和飞信原名飞信,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上述消息发布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又是一滴时代的眼泪”“当年没有微信的时候全是用飞信”……感慨之余,也有老用户坦言,如果不是此次官方宣布停止服务,自己都不记得还有过飞信账号。

    7月25日,《证券日报》记者分别在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的应用商城中搜索“飞信”及“和飞信”,均未能找到相关应用。

    和飞信退出历史舞台

    “(和)飞信早就该退出市场了。”电信运营商行业资深观察人王征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飞信诞生于2G时代。彼时,即时通讯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当时出现的社交软件如QQ等,无法将信息即时送达给未登录用户;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即时送达的短信类产品价格较高,三大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资费套餐中所包含的短信数量难以满足用户的交流需求。

    诞生于2007年的飞信,凭借着免费短信、好友不在线也能将信息及时送达的优势一炮而红。相关统计显示,在飞信运营的15年里,巅峰时期注册用户近5亿,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1亿。

    “运营商一方面注意到了用户痛点,希望借此业务抢占市场;另一方面也意在探索新的业绩增量。”王征南对记者表示,除了飞信,中国电信也推出过业务形态相似的“翼信”。

    尽管运营商们抢占了先机,却难敌后起之秀。2011年微信诞生,凭借OTT通话以及图片传输等功能快速从运营商手中抢夺即时通讯市场,同时,相关功能也给通信运营商带来重击。

    面对挑战,飞信也曾积极转型。2016年,飞信更名为和飞信。在此之前的2013年,中国移动正式发布新商业主品牌“and!和”(以下简称“和”品牌),宣布移动4G网络开始向全国布局。中国移动在“和”品牌下推出了一系列细分品牌。

    “和飞信就是之前的飞信被整合进入了‘和’品牌里。”通信行业分析师付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和飞信包含飞信的业务,又向外延伸到了政企服务领域。”

    如今来看,微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软件。据腾讯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为12.88亿户,去年同期为12.42亿户,同比增长3.8%。而在政企服务领域,和飞信也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比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等。

    即时通讯赛道竞争持续

    和飞信退出历史舞台并不代表着即时通讯赛道竞争结束,事实上,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在通过一种新的形态呈现。

    2021年11月份,中国联通宣布启动5G消息试商用;去年年底,中国移动亦宣布完成了5G消息专网试点;今年1月25日,中国电信正式宣布5G商用,标志着5G消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5G时代下,5G消息再次承载起通信运营商对于即时通讯的期待。

    “飞信业务完全无法与5G消息相比,双方甚至不在同一个量级上。”王征南告诉记者,“未来5G时代的富媒体不仅能服务于即时通讯业务,还将超越微信,实现微信难以实现的功能。”

    “提速降费政策实施以后,运营商需要在新兴业务上找寻利润增长点。”付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指引和激烈竞争下,通信运营商正在进行业务结构的转换,创新型业务逐步扛起运营商业绩增量的重任。

    在最新发布的6月份经营数据中,中国移动移动业务客户总数为9.70亿户,6月份净增325.2万户,5G套餐客户数达5.11亿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为3.84亿户,6月份净增307万户,5G套餐用户数达2.31亿户;中国联通“大联接”用户累计达8.05亿户,5G套餐用户累计达1.85亿户,物联网终端连接累计达3.36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为2014个。

    在王征南看来,即时通讯赛道的另一次更新不会太快到来。“目前积极的一面是,三大运营商对于5G消息的标准是统一的,在技术上也能够为5G信息提供支撑。但不得不承认,5G消息的推广需要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