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人工智能>正文内容
    • 上市公司数字化加速转型
    • 2024年10月28日来源:经济日报

    提要:日前,2024数字经济领航者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企业家认为,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正在加速,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领航者和受益者。接下来还需进一步科学谋划、主动拥抱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之一。日前,2024数字经济领航者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企业家认为,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正在加速,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领航者和受益者。接下来还需进一步科学谋划、主动拥抱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稳步推进,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0%。

    2023年,A股市场数字经济核心领域部分上市公司市值实现同比上涨,主要集中在以电子、半导体、软件等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领域。资本市场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根据会上发布的《2024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行业细分角度看,文娱、零售、金融三大行业数字化渗透率较高。从上市公司角度看,国内市值排名居前列的上市公司数字化渗透率较高。上市公司通过数字化赋能主营业务,在多方面实现了降本增效。

    技术型上市公司积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今天的数字化转型和过去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要求我们以自主创新的技术来筑牢转型的根基,依托一个全新的、安全的、可持续演进发展的技术体系,来掌握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华为中国区金融云总经理郭婷表示,“为了更好服务金融客户数字化转型工作,华为总结了自身的四项重点工作。第一,支持好金融机构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第二,协助客户打造更敏捷、更高效、更安全的核心应用系统;第三,帮助客户提升数据和AI融合的能力,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第四,构筑金融行业繁荣的科技生态体系。”

    金融领域上市公司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融资服务。中信银行总行公司客户部负责人杨攀介绍,通过整合税务、工商、司法等大量数据,中信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融资服务,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可得性。此外,他强调,数据的安全性、合规性和隐私性将是未来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技术还在文化艺术领域广泛应用。天地在线数字内容业务副总裁费子铭介绍了公司的数字文旅项目《明见万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珍贵的文物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公众,弥补了许多人无法目睹这些国宝的遗憾。通过这个项目,天地在线在文物活化、建筑复原和文化体验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费子铭说。

    网络安全领域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迎来重大机遇。盛邦安全副总裁、董秘袁先登表示,网络安全属于伴生行业,因而更能敏锐地捕捉行业需求和变化。在他看来,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正在为传统安全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数据要素所构成的数据资产也将成为网络安全行业的市场增长动能。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数据正在深度参与生产过程。“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非消耗性、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优势。它和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也在结合,呈现出一个乘数效应的最终结果。”国联证券高级经理兼计算机行业分析师黄楷表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深化,这些前沿技术在范围和广度上会有更好的落地应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有诸多有待突破的瓶颈。首先,部分企业在部署信息化系统时缺乏明确的数字化战略,导致数字化投入难以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其次,数字化能力需不断加强。一些企业原有系统老旧且无法兼容新技术,同时缺乏数字化人才和转型文化,使得转型进程受阻。再次,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全业务和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需要全面规划。专家表示,上市公司不能期望通过短期投入就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应将数字化战略视为一项长期投资,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未来。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