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证券>正文内容
    • 今年以来A股并购重组计划同比增逾七成 凸显三大特征
    • 2021年02月23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作为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延续了活跃态势。

    作为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延续了活跃态势。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以首次公告日期计算,今年以来截至2月21日,31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345份并购重组计划,同比增长75.13%。剔除5份失败,41份已经完成,299份正在进行中。从行业来看,医药生物、化工和电子行业三行业发布的并购重组计划较多。

    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以来,A股并购重组计划的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数较小也有关系。此外,注册制改革下A股市场分化,以及国企混改等原因,促使今年的并购市场活跃。

    国资并购

    占比近三成

    从企业性质来看,剔除5份失败,上述340份并购重组计划的发布主体中,有98份为国有企业,占比28.82%,接近三成。从交易金额来看,340份并购重组计划中,276份披露交易金额,合计1179.11亿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促进市场化并购重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鼓励上市公司盘活存量、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注册制改革和退市新规的发布,改变了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引发并购市场供需两旺。”君阳咨询董事长孙建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头公司强者更强,并购更活跃,同时,中小上市公司也有强烈的做大做强的并购需求。资产方逐步回归理性,寻求被龙头公司并购,与龙头公司共成长。

    从行业(申万一级)来看,今年医药生物、化工和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并购重组计划较多,分别有31份、28份和26份。

    “医药、电子、化工行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窗口期,行业估值较高,流动性好,容易达成交易。”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并购重组活动以市场化产业并购为主。

    “医药、电子和化工三领域,高技术特征比较明显,企业需要持续的高资金投入,研发占比非常高,并购重组是强化联合、快速引入战略资金和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方式。”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并购重组活动行业集中的特征较为突出。近年来,行业龙头集中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洗牌压力。

    孙建华认为,今年A股并购重组将呈现三大特点,第一,从并购战略来看,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类并购是大势所趋,跨界并购将显著减少。近两年,之前跨界并购的上市公司深受业绩下滑、商誉爆雷之苦,因此上市公司逐步回归初心,聚焦于同业或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并购。第二,从买方来看,国资和民营龙头上市公司将成为买方主力。国资系上市公司在国资混改背景下,在政府主导下的资产重组持续增加;龙头民营上市公司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优质资产,进而增强龙头地位。第三,从卖方来看,A股上市公司本身成为被并购标的现象也会逐渐增多。因为上市公司本身信息透明、治理规范,同时中小上市公司在巨大的退市压力和成长压力下,也希望被龙头上市公司并购,分享共同成长的红利。

    三方面抑制

    并购重组内幕交易

    近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并购重组仍是内幕交易案件的高风险领域。2020年,新增内幕交易立案案件66件,其中并购重组领域新增案件28起,占比42%。

    2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内幕信息知情人、内幕信息的定义和范围,压实上市公司防控内幕交易的主体责任,强化证券交易所在内幕交易防控方面的职责,并明确中介机构的配合义务。

    陈雳认为,对于并购重组的企业,防利益输送和内幕信息风险是监管层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去年,新证券法加大了内幕交易的处罚力度,监管部门对相应的规则进行了更新,并引入了刑法适用条款,将对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较强的震慑作用,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孙建华认为,在实际业务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并购重组中内幕交易的发生。一是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调情节严重可能被刑事处罚,强化其守法意识;二是尽量减少并购谈判和决策的人员,强调保密纪律。三是上市公司及时发布相关并购的公告,尽早向市场公告,将内幕信息变为公开信息。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雨燕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