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证券>正文内容
    • 269家公司递表港交所 赴港IPO潮创纪录
    • 2025年10月14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对于赴港上市来说,公司只要满足上市条件,一般都可以上市,很多IPO不成功不是因为财务等硬件问题,而是公司找不到足够的投资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活跃度增加,赴港上市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3日,今年以来共有269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材料,创历史新高。从月度数据看,2025年6月是年内递表数量最多的月份,达到65家。其次是9月份,达到60家。从行业分布看,2025年以来递表的公司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工业、可选消费、材料、日常消费占比较高。2025年以来,83家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超过过去10年总和。

    年度递表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5年至2024年,各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的公司数量分别是:50家、9家、172家、169家、149家、97家、130家、75家、68家、83家。

    分月份看,2025年6月是今年以来递表数量最多的月份,达到65家。其次是9月份,达到60家。1月至10月各月递表港交所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7家、13家、5家、30家、31家、65家、8家、26家、60家和4家。

    10月以来,坦博尔、诚益生物、阳光电源、岚图汽车4家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引发市场关注。

    从行业分布看,2025年以来递表的公司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工业、可选消费、材料、日常消费占比较高。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108家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占比达到40.15%;49家医疗保健类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占比达到18.22%;37家工业类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占比达到13.75%;35家可选消费类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占比达到13.01%。此外,材料类和日常消费类各有15家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占比均达到5.58%。

    A股公司递表数量激增

    从A股上市公司递表情况看,2025年以来,83家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一数字已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2015年至2024年,各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是:8家、3家、0家、8家、3家、5家、5家、1家、3家和4家。

    不少A股上市公司在发布筹划公告后不久,就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举例来看,阳光电源8月25日晚间披露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此外,阳光电源于8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请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审计机构的议案》,同意公司聘请容诚(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审计机构。10月5日,阳光电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实现“A+H”模式。其中,8家公司是年内递表的A股公司。

    以天岳先进为例,公司于2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于7月30日披露聆讯后的招股说明书,此后于8月20日正式登陆港交所。

    上市热潮有望延续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赴港上市来说,公司只要满足上市条件,一般都可以上市,很多IPO不成功不是因为财务等硬件问题,而是公司找不到足够的投资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活跃度增加,赴港上市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5年出现“赴港上市潮”是政策、市场与企业需求三方共振的结果,短期看热度仍有延续基础,但中长期节奏会随估值、流动性与监管环境变化而波动。在政策鼓励、制度便利化与全球化需求三重驱动下,本轮赴港上市潮“有基本面也有情绪面”,2025全年及2026上半年预计维持高节奏。但伴随估值修复到位、美元利率走向不确定以及A股融资环境可能的再平衡,预计2026年下半年港股递表数量或有所回落。对企业而言,能否抓住当前窗口,充分利用港股市场所提供的融资、国际化与估值重估机遇,将成为未来两年资本市场竞争的关键。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5年赴港上市井喷,核心是政策(证监会支持、港交所优化审批)、市场(港股估值修复、资金回流)、企业需求(全球化融资与品牌建设)及机构(基石投资者踊跃)共同推动。未来该趋势有望延续,理由是港交所将持续优化制度、港股估值仍有空间及企业出海需求增长。但需警惕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及港股波动等不确定性。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