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科技>正文内容
    • 观展用上新科技,文化遗址添魅力
    • 2025年10月23日来源:人民日报

    提要:如今,科技赋能融入至游览的每一个环节。在良渚博物院,游客戴上AR(增强现实)眼镜,便可看见玉璧“飞”入掌心,纹路清晰呈现;在5G数字体验馆,声光交织的电子长卷再现先民筑城、治水、种稻、制玉的壮阔图景……

    在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VR(虚拟现实)体验区,湖北游客吴先生缓缓摘下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表情意犹未尽:“非常震撼!遗址在VR里‘活’起来了,我看到了五千年前的良渚!”

    河岸边是茅茨土阶的原始聚落,远处莫角山台地巍然矗立。一位佩戴玉饰的氏族首领迎面走来,耳环与挂饰的形制与良渚博物院里陈列的文物如出一辙。随着剧情推进,宏伟宫殿初现轮廓,巨型水坝横亘山间,吴先生不禁惊叹:原来几千年前的先民,早已掌握了如此复杂的建筑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十四五”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以数字科技为引擎,推动文化遗产的立体化、沉浸式展示。“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让游客看到先进的‘古城基建’,理解它为何能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运营负责人郑佳说。

    “过去常有人说,良渚是‘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杭州良渚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薄小雪介绍,“绝大部分遗址保存在地下,前些年游客来参观,往往得靠想象去还原场景。”

    2021年起,薄小雪开始担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解说员。近年来,她见证了科技对认知方式的改变:“最初,我们靠语言去描绘、去引导;现在,是用科技让人们亲身感受那段历史,这是更有力的解说。”

    5年来,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面对游客的多元需求,快速迭代的数字科技正承担起文化传播的新使命。

    VR体验区是一个用代码与想象重建的时空隧道。浙江天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良渚项目负责人杨倩介绍,团队融合高精度空间定位、动作捕捉与实时渲染,构建出高保真模型。“我们不仅要复原环境与山势,更要还原每一处细节。”她解释,从莫角山宫殿的结构、粮仓的布局,到稻田形态、人物服饰,每一个数字模块都经过专家们的反复推敲,力求与发掘成果高度吻合。

    如今,科技赋能融入至游览的每一个环节。在良渚博物院,游客戴上AR(增强现实)眼镜,便可看见玉璧“飞”入掌心,纹路清晰呈现;在5G数字体验馆,声光交织的电子长卷再现先民筑城、治水、种稻、制玉的壮阔图景……

    科技不仅带来感官上的沉浸式体验,也让思考变得活跃和深入。薄小雪发现,游客在体验VR、AR后,往往会追问更多“为什么”“怎么样”,对细节充满兴趣。

    “这促使讲解员不断拓展知识边界,能够从良渚文明比较到其他古代文明,从玉器工艺聊到社会组织。”薄小雪说,“在许多游客眼中,遗址不再是随便逛逛的公园,而是探索与求知的课堂。他们想在这里弄懂城市如何兴起、水利如何兴建、人群如何聚合。”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近年来文旅项目中的科技应用越来越受欢迎。”杨倩表示,“我们要用好时代给予的机遇,积极回应大众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