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 消费扩大态势未变 新动能持续壮大
    • 2025年08月18日来源:国际商报

    提要: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同比增长4.8%;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其中文体休闲服务类、通信信息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同比增长4.8%;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其中文体休闲服务类、通信信息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如果将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初步测算,1—7月同比增长5%左右。”在国新办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7月份商品市场销售增速有所放缓,服务零售保持总体稳定。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带动下,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我国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叠加暑期、国庆出游带动文体商旅融合消费的升温,预计消费市场将保持企稳回升态势。

    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消费增长较快

    付凌晖表示,扩大消费是做强国内大循环、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了消费潜力的释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付凌晖介绍,从商品零售看,以旧换新相关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一是促消费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继续显现,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和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7%、13.8%、20.6%、14.9%,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继续支撑商品销售增长。二是部分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7%和8.2%。

    从服务零售看,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相关服务零售增长较快。一是文旅服务零售增势较好。暑期居民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各地积极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以多元化供给为扩大消费注入新动力,体育赛事、电影、演出市场比较活跃,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较快增长。二是信息服务零售快速增长。1—7月通信信息服务类零售额增长超过1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电信业务总量、软件业务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也反映出通信信息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从发展趋势看,线上消费、新兴消费发展向好,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便捷高效,受到消费者欢迎。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成熟,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快速发展,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

    继续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下降0.14%,一方面受“618”购物节影响,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前置,导致7月份消费出现一定的缩减;另一方面,7月份国内多地极端天气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出行及消费活动。总体来看,7月份消费市场仍有诸多亮点,如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文旅市场活力持续增强、线上消费依旧活跃等。

    “今年以来整体保持稳中有升,表明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待提升,消费内生动力仍待增强。”付凌晖强调,下阶段,要继续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持续完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

    “提振消费是我国今年经济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都将是未来我国政策的长期发力重点。”付一夫表示,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