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发布59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2025年04月30日来源:北京商报
提要:近日,市委财经委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了七大部分25个方面59条措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本市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也将研究推进民营经济地方立法,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市委财经委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了七大部分25个方面59条措施。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本市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也将研究推进民营经济地方立法,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国家级平台
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是北京民营企业的鲜明特征。近两年,本市先后制定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7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实施高端科学仪器、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2024年部署的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的超过60%,也产出“北脑二号”脑机接口等一批重大成果。
此次出台的这些措施首先就聚焦“科技创新”。“今年将出台政策持续厚植创新沃土,让民营企业有能力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关负责人说。
比如,在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方面,将推荐优质民营创新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
当前,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全部落地,今年本市还将压茬推进新一批中关村先行先试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建设1到2家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10家市级中试平台,加速“从1到10”转化落地。
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助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动力源泉,也是支撑数字标杆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本市将支持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智算中心,对采购自主可控GPU芯片开展智能算力服务的企业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加大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的政策、资金及项目支持力度。
人工智能企业普遍急需数据“加持”,但如何获得安全、有保障、高质量的数据?按照计划,本市将围绕重点行业支持一批链主企业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对面向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普惠便利数据服务的企业可信数据空间予以重点支持。
记者也获悉,针对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难题、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本市也将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推动制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编制公平竞争审查指引;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障碍,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早在2018年,北京就建立了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长效机制。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市区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安排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将放宽至10年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这也是今年本市要重点解决的。
《工作要点》提出,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推动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重点为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相关负责人说,北京也将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机制优化升级,在无还本续贷扩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并购贷、科技人才贷、认股权贷等措施,将并购贷款承贷比例由60%提高至80%。
以往,为满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资金需求,企业可以向银行方面申请流动资金贷款。但这种贷款的年限时间较短,往往不超过5年。相关措施中也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将放宽至10年,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压力。
这些措施直面民营企业“急难愁盼”的裉节儿,加码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担、增动能。除了解决融资难题,《工作要点》还最大限度降低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企业带来的负担,将健全“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发布全市统一的轻微违法免罚清单,为企业“减负”。
针对账款清欠问题,本市也将开展新一轮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推动欠款“应清尽清”。“我们将把解决企业困难诉求与加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结合起来,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北京服务’的温度和力度。”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将研究推进民营经济地方立法、完善市区两级联动的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建立市区协同的危困企业挽救服务机制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