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单日暴跌超6%,市值较历史高点蒸发1万亿美元:AI泡沫争议加剧,科技巨头遭遇“信任危机”
- 2025年11月26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这场剧烈震荡不仅震动华尔街,更将市场对“AI狂热是否过头”的质疑推向高潮。曾精准预言2008年次贷危机的“大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再度发声,直指以英伟达为核心的AI投资热潮可能演变为“系统性欺诈”,引发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
2025年11月26日 综合报道,美东时间11月25日,美股开盘后,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NVIDIA)股价重挫逾6.7%,盘中一度创9月17日以来新低。截至收盘,其总市值跌至约4.14万亿美元,较10月29日创下的5.15万亿美元历史峰值,短短一个月内蒸发近1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苹果公司的市值凭空消失。
这场剧烈震荡不仅震动华尔街,更将市场对“AI狂热是否过头”的质疑推向高潮。曾精准预言2008年次贷危机的“大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再度发声,直指以英伟达为核心的AI投资热潮可能演变为“系统性欺诈”,引发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
“大空头”再发警告:AI繁荣或成“庞氏循环”
近期,迈克尔·伯里在社交媒体和投资者信函中多次批评当前AI产业生态。他指出,尽管英伟达财报显示营收强劲,但“真正的终端需求微乎其微”,大量采购行为实为经销商与云服务商之间的资金腾挪,而非来自终端用户的实际应用落地。
“这并非良性循环,而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强化的资金游戏。”伯里警告称,“当监管机构开始审查这些交易链条时,它们可能被认定为财务操纵的证据。”
他还特别提到,英伟达旧款GPU电力成本高昂、能效低下,在实际部署中难以盈利,许多客户依赖厂商提供的融资支持维持运营,一旦信贷收紧,整个生态将面临崩塌风险。
尽管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在财报电话会上坚称公司已进入“AI良性飞轮”,并强调Blackwell芯片供不应求,但市场显然对这类乐观叙事产生疲劳。
客户“另寻他路”?Meta拟大规模采用谷歌TPU
雪上加霜的是,科技巨头Meta被曝正考虑从2027年起在其数据中心全面部署谷歌自研的TPU(张量处理单元),并计划于2026年通过谷歌云租用TPU算力。若该合作落地,预计将为谷歌带来“数十亿美元”新增收入,并直接削弱英伟达在AI训练市场的垄断地位。
消息传出后,谷歌股价当日上涨超2.5%,而英伟达则加速下跌。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头部客户开始寻求“去英伟达化”,以降低供应链集中风险并控制成本。在AI基础设施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下,英伟达的“护城河”正面临实质性侵蚀。
科技股集体承压,市场担忧情绪蔓延
英伟达作为纳斯达克100指数权重最高的成分股之一,其暴跌拖累整个科技板块。同日,费城半导体指数大跌2.51%,超威半导体(AMD)跌8.57%,ARM控股跌5.09%。特斯拉、微软等亦录得不同程度下跌。
投资者担忧,随着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企业AI资本开支趋于理性,过去两年推动英伟达股价暴涨800%的“AI叙事”或将阶段性终结。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市值从年初高点3.66万亿美元一度飙升至5.15万亿,又迅速回落至4.14万亿,波动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在美股历史上极为罕见。有分析师指出:“1万亿美元市值蒸发仅用不到一个月,这种‘闪崩式回调’反映出市场对AI估值泡沫的高度敏感。”
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质疑,英伟达尚未就伯里的言论或Meta潜在转向作出正式回应。但业内普遍认为,公司需在下一季度财报中拿出更具说服力的“真实需求”证据,例如来自医疗、制造业、自动驾驶等非互联网行业的规模化落地案例。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AI投资透明度的关注也在升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已开始审查多家科技公司与芯片供应商之间的关联交易披露是否充分。
对于投资者而言,英伟达仍是AI浪潮的核心引擎,但“无脑买入”的时代或许已经结束。正如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所言:“我们依然相信AI的长期价值,但不再相信所有披着AI外衣的故事都值得万亿估值。”
在这场关于技术、资本与信任的博弈中,英伟达能否稳住阵脚,将决定其究竟是穿越周期的科技巨人,还是泡沫时代的华丽幻影。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