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酱风味零食引领“小众味道”破局
- 2025年11月25日来源:中国食品报
提要:业内人士表示,业内品牌不约而同地聚焦麻酱风味,展现出品牌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当下,麻酱味在零食领域的应用范围正在拓展,其正从承载北方蘸料记忆、以魔芋零食为核心载体的小众风味升级为全国化、多品类的零食风味。
麻酱味应用范围持续拓展
近期,麻酱味零食的热度持续攀升,洽洽食品将蒜蓉麻酱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熟油海椒制作技艺相结合,推出了麻酱味魔芋零食;劲仔食品以“经典京味”与“海鲜蛋白”的融合为卖点,推出了以传统老北京二八酱调味的深海鳀鱼新品。还有业内品牌在近期推出了麻酱香辣鸡膝软骨零食,在保留麻酱醇厚风味的同时,通过微辣提升味蕾活跃度。
业内人士表示,业内品牌不约而同地聚焦麻酱风味,展现出品牌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当下,麻酱味在零食领域的应用范围正在拓展,其正从承载北方蘸料记忆、以魔芋零食为核心载体的小众风味升级为全国化、多品类的零食风味。
麻酱味在魔芋零食领域的崛起堪称近年来业内的现象级事件。在麻酱味出现之前,魔芋零食市场被麻辣、酸辣、香辣等风味主导。去年,盐津铺子与六必居联名推出麻酱味魔芋零食,以差异化风味破局。该产品上市后迅速走红,引领了一股“麻酱风味热”。今年上半年,卫龙跟进推出麻酱味魔芋零食,进一步放大了麻酱味在休闲食品市场的影响力。两大业内头部品牌的布局让麻酱味从小众风味向主流风味迈进,相关零食产品的热销不仅验证了麻酱味在零食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更在消费市场中推广了“麻酱+”的创新组合。
业内人士分析,麻酱味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口味中脱颖而出,有多重原因。首先,这与消费者味觉喜好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近几年,年轻消费者不仅热衷于选购辣味零食,还开始追求丰富的风味层次,这促使复合口味的零食产品日益增多。在将辣味与麻酱味相结合的零食中,麻酱浓郁的香味提供了辣味之外的第二重风味层次,满足了消费者对复合口味的偏好。同时,相较于纯粹的辣味零食,结合麻酱味的辣味零食大多辣度较低,适合难以接受重辣的消费者。“麻酱+微辣”所带来的新奇而调和的风味体验,对许多消费者产生了一定吸引力。
其次,情感与文化记忆赋予了麻酱味独特的号召力。麻酱是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拥有重要地位的调味品,北方人喜爱的涮羊肉的蘸料,主角便是浓郁的麻酱。“火锅味觉记忆”为麻酱味零食增添了情感共鸣。当北方消费者品尝麻酱味零食时,熟悉的火锅香气可以唤起家人团聚围锅而食的温暖回忆和满足感。这种情绪价值是单纯的辣味无法提供的,故而麻酱味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从众多新口味中脱颖而出。
再次,麻酱味具有大众化和跨文化的亲和力,为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可能。麻酱的香气醇厚绵长,与西方的花生酱相似度较高。同时,部分品牌也在麻酱味零食的调味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花生酱。这提升了麻酱味的跨文化接受度,外国消费者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一口味。麻酱味既能满足重口味爱好者,也能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这一特性使其具备成为爆款口味的潜质。
最后,麻酱味的走红也得益于竞品格局和差异化定位。在魔芋零食市场中,麻酱味出现之前畅销的大多是辣味产品。麻酱味的出现打破了市场上以辣为主的格局,相当于开拓了新的细分品类,在味觉、视觉上都带给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说,麻酱味的“出圈”既得益于风味本身的魅力,也离不开战略上的精准卡位。
更多小众风味涌入主流视野
不止麻酱味,松露、芥末、榴莲等原本看似非常规的风味,当下正不断涌入主流视野,成为零食品牌撬动市场增量、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利器。
数据显示,今年10月,阿里巴巴淘宝体系平台上,松露味零食的销量同比增长超200%,销售额同比增幅达286%,凸显出松露味在零食领域的大众化潜力。过去,因生长条件严苛而具有稀缺性的松露带着神秘而小众的标签,出现在高级餐厅的菜单上。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观念与饮食偏好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消费者对拥有独特风味与较高营养价值的食材展现出愈发浓厚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松露逐渐走出高端餐饮的狭小天地,与多种休闲食品展开“味觉联姻”,从薯片、饼干、锅巴,到坚果、菌菇脆、奶酪条,相关新品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表示,松露味的破圈并非偶然,而是消费升级、产业创新与文化重塑共振的结果。高端食材平民化不是降维打击,而是通过场景重构、技术赋能与价值共鸣,将稀缺性转化为普适性。具体来说,松露味零食之所以能受到欢迎,主要得益于松露气味独特、提鲜、高端的特性。松露具有融合麝香、大蒜、汽油、蜂蜜等的混合气味,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感官,使消费者拥有品尝多种食材的味觉体验。同时,松露作为一种天然的提味剂,能够显著提升食材的鲜美度,使零食产品的风味层次更加丰富。此外,松露味零食可以使消费者以相对亲民的价格,享受到高端食材带来的味蕾体验。在“性价比奢华”趋势的推动下,其热度短期内不会退坡。
除了麻酱味与松露味,芥末味在零食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成为品牌、渠道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热门选择。前些年,芥末味主要应用于坚果炒货品类。近两年,其与三文鱼、蜂蜜、虾、牛油果等口味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复合口味,应用范围拓展至薯片、豆丝、鱼脯、鱿鱼等众多零食细分品类。凭借辛辣感与刺激感,芥末味可以有效中和肉类、薯类零食的油腻感,以鲜明的风味记忆点吸引消费者尝新。
与此同时,更多的小众风味正在零食领域崭露头角。例如,贵州酸汤牛肉、黑麻椒盐、刺梨火腿、螺蛳粉等地域风味;茉莉碧螺春、蜜桃乌龙、玫瑰海盐等花香茶香风味;“芝士+咸蛋黄”“黑糖+海盐”“焦糖+鱼露”等具有甜咸反差的复合口味。众多极具特色的小众口味拓宽了零食的风味边界,激活了品类的创新活力。业内人士表示,在社交媒体主导的新消费环境下,小众风味零食的高热度并不单单得益于口味创新,而是“社交货币+情绪价值+话题流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麻酱味的“出圈”到松露、芥末等小众风味的接连崛起,零食行业的风味创新从未停止。业内人士表示,业内品牌不会止步于风味的成功复制。如何在经典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健康与美味兼得,将成为业内品牌持续突围的关键。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