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倾销或缓解价格战压力,国产模拟芯片承接空间广阔
- 2025年09月16日来源:证券时报
提要:从周期节奏看,模拟芯片行业自2022Q4起进入下行周期。2023年至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面临库存高企、需求疲软等问题。但随着库存去化,模拟芯片行业自2025Q1开始进入上行周期。
9月15日,A股模拟芯片板块迎来大涨。
消息面上,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美国是模拟芯片大国,相关产能占比一半以上,近年来通过价格战使得本土厂商利润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获悉,上周周末,机构对模拟芯片讨论颇多,此次调查有望直接缓解价格战压力,推动国产模拟芯片厂商盈利修复。此外,在需求端,复苏信号正在逐步明确,特别是在工业领域,而国内晶圆厂也对成熟制程稼动率持乐观预期。两者利好叠加,模拟板块或迎重大转折点。
上半年模拟芯片“深蹲起跳”
近年来,为抢占丢失的市场份额,TI等海外模拟芯片大厂一方面积极扩产,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广泛采取价格措施。这导致模拟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节奏放缓,同时国内外厂商盈利均承压。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设计板块实现营收244.05亿元,同比增长13.12%,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280.49%。
在净利润大涨背后,2023年至2024年期间,A股模拟芯片普遍承压,国内模拟芯片龙头企业纳芯微(688052.SH)在2023年、2024年的净亏损分别高达3.05亿元、4.03亿元。
从周期节奏看,模拟芯片行业自2022Q4起进入下行周期。2023年至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面临库存高企、需求疲软等问题。但随着库存去化,模拟芯片行业自2025Q1开始进入上行周期。
毛利率方面,2025年上半年,模拟芯片设计板块毛利率为35.34%,同比小幅下滑0.51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1.91%,同比提升1.34个百分点。银河证券指出,模拟芯片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虽面临一定的毛利率压力,但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及成本控制,实现了净利率的显著改善,尤其是第二季度盈利能力的环比增强,显示出行业复苏动能持续强化。
东吴证券指出,“海外价格战”一直为模拟板块核心压制,尤其在汽车、工业、通信领域。
而今年年中,TI宣布新一轮涨价。中信证券指出,这意味着TI的前期竞争策略发生调整。
在科创板芯片设计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帝奥微(688381.SH)董事长、总经理鞠建宏指出,海外模拟大厂德州仪器产品涨价,使得下游客户为控制成本和保障供应,将主动寻求替代,从而为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创造了新的导入机会和订单需求,将加速自主创新进程。
“海外厂商产品涨价有望提升国产芯片份额,利好具备核心技术和客户基础的企业。”芯海科技(688595.SH)董事长、总经理卢国建也表示。
本土厂商迎重大承接机遇
前述商务部公告提及,此次反倾销产品主要涉及描相关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Commodity Interface IC Chip)和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 Chip)。
据了解,通用接口芯片是一种旨在提供多样化接口类型的集成电路芯片,用于连接各类设备、系统或组件,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信号转换。栅极驱动芯片提供必要的电压和电流水平,以有效地打开和关闭这些半导体开关,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和控制。
美国是全球相关模拟芯片最大的生产国,其相关模拟芯片的合计产能占全球相关模拟芯片总产能的一半以上。
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文件,相关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申请调查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从绝对进口量来看,申请调查产品的合计进口数量呈持续大幅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合计进口数量分别为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中信证券研报称,“后续随着反倾销调查推进,本土厂商有望迎来更好的市场环境,盈利能力也有望随之修复。本次反倾销调查主要聚焦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前期布局较多厂商;我们认为更加需要关注的是中长期整个模拟芯片板块自主创新趋势,更多厂商有望受益。”
东吴证券表示,中性测算下,反倾销将使得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市场分别扩张至3.3、1.6倍;乐观测算,反倾销将使得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分别扩张至13.4、8.8倍。
东吴证券进一步称,反倾销的推进,有望解放模拟厂商竞争压力,在2025/2026年走出价格战压制。反倾销使得海外模拟公司出让广阔市场,催生自主创新。而国产厂商目前产品力已显著增强,有力承接出让份额。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