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直播,急需打造“高支高密”的信任
- 2025年09月24日来源:工人日报
提要:当直播间里“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的吆喝与“破价福利”的弹幕齐飞,消费者很难想到,所谓的“高端床品”可能是化纤混纺的“三无产品”,商家展示的“A类检测报告”竟是花钱就能买的“定制道具”。
据光明网报道,9月22日,浙江省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9月21日晚,央视报道了浙江海宁市流通领域有关经营主体经销的床上用品“四件套”存在虚标支数的情况。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连夜对涉事经营主体开展现场检查,针对涉嫌的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
当直播间里“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的吆喝与“破价福利”的弹幕齐飞,消费者很难想到,所谓的“高端床品”可能是化纤混纺的“三无产品”,商家展示的“A类检测报告”竟是花钱就能买的“定制道具”。南通某家纺市场里,商家直言“虚标是公开秘密”;辅料店主动提供假标签、假报告“一条龙服务”——这些游走于合法与非法边界的套路,本质上是把消费者的信任当成了“流量变现”的筹码。
信任的脆弱性,在直播场景中被无限放大。线下购物中,消费者可以摸面料、看吊牌、查门店资质;但在直播间,主播用“专柜同款”“工厂直销”的话术制造信息茧房,消费者往往只能依赖屏幕里的“真诚”和“低价”做决策。到头来,商家赚快钱、平台抽佣金、消费者买单,空留一地鸡毛的信任残局。
改变这一局面,需强化治理。监管部门不妨顺着假标签、假报告深挖,严打伪造检测报告的黑产链条;平台更该跳出“流量至上”思维,用技术手段建立“材质承诺-第三方检测-售后反馈”的闭环,让虚标者无处遁形;消费者也应对“超低价高端货”保持警惕,遇到问题及时维权。
最根本的,是让“真实”成为直播电商的生存法则。靠欺骗堆起来的销量,终会被反噬;而那些坚持标实支数、用真材实料的商家,或许短期利润不高,却能在消费者心里攒下最珍贵的“信用资产”。纺织行业有句老话:“纱线支数越高,织成的布越密实。”信任经济何尝不是如此?每句真实的承诺、每件实在的产品,都是在给信任“加捻加密”,最终织就的是可持续的商业生态。当每根纱线都经得起阳光审视,每次承诺都能兑现为真实品质,直播电商才能真正从“流量生意”升级为“信任经济”,让消费者买得安心,让诚实经营者走得更远。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