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出新花样 让假期焕发消费新活力
- 2025年04月30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五一”假期是消费市场的“黄金周”,但如何让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动能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各地应优化政策措施、创新供给、推动下沉市场提质,让“五一”假期成为促消费的强大引擎,激发出“流动的中国”更大生命力。
从四川乐山大佛—峨眉山的低空旅游航线首飞,到湖北孝感的大型沉浸式水上夜游演出;从安徽马鞍山长江不夜城的百场特色表演,到湖北宜都改造废弃老厂房形成的“农业+文旅”新业态……“五一”假期临近,各地“上新”新场景、新产品,消费市场热潮涌动。
交通运输部预测,“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一些旅游服务平台预计,2025年“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五一”假期的峰值。
“五一”假期是消费市场的“黄金周”,但如何让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动能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各地应优化政策措施、创新供给、推动下沉市场提质,让“五一”假期成为促消费的强大引擎,激发出“流动的中国”更大生命力。
其一,优化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发放文旅消费券、推出景区优惠套票,以真金白银的补贴举措助推旅游市场新热潮;另一方面,简化审批流程,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开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音乐节、市集等活动。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服务质量,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
其二,深化“文旅+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科技正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各地应充分利用5G、AI、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传统景区向智慧化、互动化转型。例如,可借鉴孝感市的水上夜游模式,在更多城市推广光影秀、数字文旅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吸引力。同时,鼓励低空旅游、虚拟景区等新业态发展,为游客提供“上天入地”的全新体验。
其三,挖掘县域经济潜力,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湖北宜都的实践表明,废弃资源通过创意改造可成为文旅新亮点。各地应结合本地特色发展“非遗+旅游”“农业+研学”等模式,培育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城市游客下沉消费。此外,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县域游既叫好又叫座。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带动效应显著。从交通、餐饮到零售、文创,一条文旅产业链能激活多个领域。各地需以更开放的思维推动文旅融合,以更创新的供给满足多元需求,让“假日经济”转化为“日常经济”。当“玩”处不断涌现新“花样”,“流动的中国”自然成为促消费、稳增长的强大推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