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文旅>正文内容
    • 四川九寨沟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600万人次 创40年来历史新高
    • 2025年10月24日来源:证券时报

    提要:2025年,随着九寨沟景区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到访游客数量屡创新高。据九寨沟官方透露,截至10月24日,九寨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0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13%,创下九寨沟对外开放40余年来的历史新高。

    你预订上四川九寨沟景区的门票了吗?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九寨沟景区现在太火了,最近一段时间,该景区门票早就被预售一空。

    “对九寨沟美景向往已久,本以为避开国庆中秋长假就能轻松游九寨,但没想到10月底的九寨沟门票依旧一票难求。”一位成都本地人对证券时报记者如是表示。

    此前,九寨沟景区官微曾发布通知,九寨沟景区10月23日、24日、25日、26日门票预订4.1万张,均已达到最大承载量。据悉,九寨沟景区旺季(4月1日—11月15日)最大游客承载量为41000人次/天,淡季(11月16日—3月31日)为23000人次/天,门票售罄即止。

    2025年,随着九寨沟景区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到访游客数量屡创新高。据九寨沟官方透露,截至10月24日,九寨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0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13%,创下九寨沟对外开放40余年来的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九寨沟景区共启动应急响应68次,游客接待达最大承载量有45天,其中暑假自7月28日至8月20日连续24天单日接待游客达4.1万人次,创下历年暑期游客接待新峰值。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30.57万人次,同比增长24.39%;散客24.88万人次,占比81.36%。

    进一步来看,九寨沟国内游客市场稳步上涨,四川、广东、江苏、山东、河南、浙江等地游客占比较大。据统计,截至10月24日,九寨沟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565.50万人次,占接待总量的93.81%;接待团队134.60万人次,占比23.80%,接待散客207.41万人次,占比36.68%,OTA平台223.49万人次,占比39.52%。

    另外,九寨沟景区入境游客市场呈现多元化、高增长的特点。据大数据平台分析,截至10月24日,九寨沟景区接待入境游客37.30万人次,同比增长45.60%。其中,接待港澳台游客11.32万人次,同比增长22.60%。入境游客排名前五的客源地国家为泰国、马来西亚、越南、韩国、新加坡。

    在游览保障方面,今年,九寨沟景区共投入观光车69386台次,通过精准研判、科学调度,有力保障了游客的景交需求;住宿接待能力是应对大客流的关键,九寨沟全县床位数量已超过6万张,整体接待能力超8万人;在启动应急响应时,九寨沟管理局、九寨沟县等相关单位分别抽调志愿者、机关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开展对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抽调10余万人次;为加大与游客的良性互动,截至10月24日共接听旅游咨询电话30231次,处理各类投诉456起。

    需要指出的是,九寨沟景区的火爆还得益于九绵高速全线通车,进入“双高”时代。9月29日,历时9年建设的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九寨沟至成都车程由原先的8小时缩短至4小时。这是首条通往九寨沟的高速公路,也结束了四川绵阳平武、北川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成为连接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的大通道。

    九绵高速的通车将串联起川西北丰富的旅游资源,沿线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悠久,旅游模式实现从“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转变。

    数据分析显示,随着“双高”时代来临,高铁、自驾游等个性化出游方式增幅明显;游客年龄结构更趋均衡,“银发族”与“Z世代”游客数量同步增长,家庭游、亲子游成为主流。

    今年6月,四川省曾召开全省文旅系统学习座谈会,四川文旅系统发出“动员令”,要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聚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2024年,四川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游客总花费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1.19亿人次、1.76万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目前,四川相关部门认为,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完全具备打造成为四川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