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召回116,887辆SU7电动汽车,L2辅助驾驶安全隐患引发行业震动
- 2025年09月20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此次召回或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转折点。随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推进,监管层正加大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审查力度,要求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体系。小米汽车表示,已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召回车辆进行长期跟踪,并计划在2026年前投入50亿元用于电控系统自主研发。
2025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备案召回计划,宣布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此次召回涉及XMA7000MBEVR2、XMA7000MBEVR5及BJ7000MBEVR2三款车型,召回编号分别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成为小米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安全召回事件。
召回核心:L2辅助驾驶极端场景识别不足
根据公告,召回车辆在启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时,可能因系统算法对极端特殊场景(如复杂路况、突发障碍物)的识别、预警或处置能力不足,导致驾驶员未及时干预时碰撞风险显著增加。例如,在暴雨天气或隧道出口强光环境下,传感器可能误判障碍物距离,或对临时出现的施工锥桶、掉落货物等动态障碍物反应滞后。
小米汽车回应称,此次召回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为受影响车辆免费更新软件,优化辅助驾驶系统的感知算法与决策逻辑,并增加冗余保护策略。车主可通过小米汽车APP或客服热线4001826888获取升级指引,预计升级时长约30分钟。
历史隐患:自动泊车事故曾引发信任危机
此次召回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软件问题大规模召回。2025年1月,小米曾召回30,931辆2024年2月6日至11月26日生产的SU7标准版,原因是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因授时同步异常,导致车辆在自动泊车时无法识别静态障碍物,引发多起剐蹭、碰撞事故。据车主统计,2024年11月14日,全国至少70名SU7车主因该故障受损,部分车辆尾部严重变形,甚至与其他车辆发生二次碰撞。
彼时,小米承认问题源于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并紧急通过云端干预措施限制自动泊车功能使用,随后耗时两个月完成算法修复与测试验证。此次召回被视为小米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补课”,但业内人士指出,频繁的软件缺陷暴露出新势力车企在电控系统集成与车规级验证环节的短板。
行业反思:高集成化下的技术挑战
小米SU7的召回事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压化、智能化、集成化趋势下的共性难题。据产业链人士透露,为追求轻量化与成本优化,部分新势力品牌采用“定制化”模块式电源总成,但电驱、电控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联调仍存在技术瓶颈,导致“开机卡顿”“启停异常”等问题频发。例如,小米SU7曾因电源总成与整车电控逻辑不匹配,被车主投诉“低速行驶时电机啸叫”。
与此同时,高算力中央控制器对软件策略的依赖度提升,进一步放大了代码漏洞的风险。某头部Tier1供应商技术总监表示:“过去分布式ECU时代,单个模块故障影响有限;现在一个软件bug可能导致整车功能瘫痪,验证周期需从传统燃油车的6个月延长至1年以上。”
市场影响:消费者信心与品牌声誉双重考验
尽管小米汽车强调“用户安全是最高优先级”,但频繁召回已对其市场表现产生连锁反应。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SU7车型投诉量环比激增127%,其中“辅助驾驶故障”“续航虚标”成为高频词。尽管小米通过OTA升级修复了部分问题,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信任度仍待恢复。
资本市场方面,小米集团股价在召回公告发布后单日下跌2.3%,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已从‘功能堆砌’转向‘安全可靠’,小米需在技术迭代与质量管控间找到平衡点。”
未来展望:合规化竞争成行业主旋律
此次召回或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转折点。随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推进,监管层正加大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审查力度,要求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体系。小米汽车表示,已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召回车辆进行长期跟踪,并计划在2026年前投入50亿元用于电控系统自主研发。
业内专家呼吁,车企应摒弃“快速迭代、事后补漏”的互联网思维,回归汽车工业“安全第一”的本质。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所言:“当一辆车的软件代码量超过1亿行时,它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需要绝对可靠的移动智能终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