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食品饮品>正文内容
    • 中餐厅,解锁多种打开方式
    • 2025年09月24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要:在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读懂年轻客群就是掌握未来的钥匙。“以前觉得把菜做好,用好的食材,请到好的伙伴,做出烹调个性想法,应该生意不差。”杨艳彬说,但现在他更注重八个字——“菜品留人,服务留心”,“当你能够做好菜,并且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就一定会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如同中国菜系之多元、地方风味之丰富,中餐厅也各有其风貌。

    今天,当寻味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他们与餐厅的邂逅方式也愈加多样:可以在古典园林里品味江南味道;可以在主厨的深夜小灶中感受一份熨帖;也可以在弄堂爷叔的灶台上寻得一份悠远的地方记忆。

    这些多样化的经营探索,则共同汇聚成中国餐饮业的融合创新。在近日举行的“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食见先锋大会”上,多位主厨和餐厅掌门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传承的是技艺、文化,创新的是表达方式”

    餐厅能不能成为文旅目的地?

    曾经的主厨、今天的扬城一味董事长陈万庆认为:可以。那些为了打卡趣园茶社而专程奔赴江苏扬州的游客,则不断强化着这样的信念。

    趣园茶社主要经营淮扬特色早茶和午晚餐,但不一样的就餐体验,正让许多消费者将它作为旅行目的地。“趣园原名黄园,历史底蕴深厚。我们‘餐厅+’的运营模式,融入文化、园林、互联网等多方面的元素,就是要让趣园真正地有趣。”陈万庆说。

    在陈万庆看来,文旅产业发展正从观光时代进入体验时代,场景的打造往往比风景更为重要。因此,从非遗市集、清曲演艺、木偶表演到弹词评话、手作、面塑,这些经典元素的叠加,让就餐远远超出美食的范畴。

    同时,经营者也对流量保持着警惕。“如果流量100%来自外地人打卡,是很危险的,我们不希望完全做成游客餐厅。”陈万庆说。

    于是,他们寻找街头巷尾逐渐消失的传统小吃,恢复了油端子、粢饭、麻团、火烧、春饼等50多道记忆中的老味道,在保留精华之余,找到适合现代食客的美食呈现。“传承的是技艺、是文化,创新的是表达方式。”陈万庆说。

    “不一样的餐饮消费,打造深夜厨房个性化服务”

    在四川成都,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深夜厨房”:每晚10时餐厅营业结束,主厨杨艳彬的“饭桌”就要开张了,每晚仅开放一到二桌,无固定菜单,全凭主厨“新”意。

    杨艳彬是餐厅福满楼的主理人兼行政主厨,90后,已入行十多年,一直希望自己的餐厅能够拥有个性化风格,如今后厨餐桌确确实实“圈”住了不少消费者。“现在欧美的客人很多,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国内的客人也是来自全国各地。”他说。

    小饭桌凭什么吸引人?杨艳彬发现,客人喜欢主厨互动这样的特色体验,说到底还是个性化。“不一样的餐饮消费和轻松难忘的深夜,能真正打造深夜厨房整体的个性化服务。”

    在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读懂年轻客群就是掌握未来的钥匙。“以前觉得把菜做好,用好的食材,请到好的伙伴,做出烹调个性想法,应该生意不差。”杨艳彬说,但现在他更注重八个字——“菜品留人,服务留心”,“当你能够做好菜,并且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就一定会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给远方的客人多一个前来体验风土人情的理由”

    “白烧鳝背是小时候外婆常做的味道。都说六月的黄鳝赛人参,而白烧的做法更能吃到鳝鱼的鲜……”

    凭着对一口鲜的执着、对本帮菜的钟爱,老兴鲜创始人苏杰立志要做一个地道的上海菜品牌。

    “上海城市发展太快了,上海人的饮食文化在高速发展中渐渐被冲淡了。”苏杰说,其实上海菜不等于浓油赤酱,如果能还原“记忆里的好味道”,一定能俘获本地人的胃和心。

    对于食材,老兴鲜有自己的“新鲜”标准,要尽一切人力缩短产地到厨房的时间,最大程度留住食材本味。

    但守本,不意味着守旧。“毕竟吃什么,向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苏杰说,他走出上海,也不断收获关于做菜的启发,比如:在舟山被启发用宁波小海蜒给鱼汤提鲜;在台南菜市场学到采用水发的蹄筋,比传统本帮的油发更软糯黏滑;在汕头被启发将上海传统鱼头豆腐羮中的豆腐换作粉皮,并以原汤化原食的方法制作汤底……种种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地方菜系,我们希望打破刻板认知,给远方的客人多一个来上海体验风土人情的理由。”苏杰说。而用心打磨的好味道,也正真正变成扎根市场的好生意。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