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瓶水的商业向善哲学:蓝标水“解渴”就业难
- 2025年09月02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一瓶水的体量或许微小,却足以照见一家企业的良心与格局。这份藏在蓝标水里的 “商业向善哲学”,没有华丽的叙事,只有对民生需求的敬畏、对成本效率的极致追求 —— 它恰是当下时代最稀缺的商业清醒,也是最动人的品牌温度。
一瓶水,拧开是指尖的清凉,下肚是身体的舒畅。看似微小,却连着健康刚需、牵着民生温度,是我们生活里最朴素的“必需品”。而在众多瓶装水品牌中,今麦郎蓝标水以其可靠的品质和极致的性价比,成为不少消费者解渴的首选。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款年销超100亿瓶、占据国内一元水市场头把交椅的产品,不仅为广大用户送去清凉,更以持续的公益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商业向善哲学。
蓝标水解就业之“渴”
刚刚落幕的夏日毕业季,是千万人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应届学子抱着简历跑遍招聘会,退役军人卸下戎装寻找新赛道,奔波中的燥热与焦虑,比烈日更磨人。今麦郎蓝标水,选择在这焦灼时刻主动递上一份清凉。
有刚结束面试的女生说,“接过水的瞬间,突然觉得自己不是‘没人在意的求职者’”;也有退役军人坦言,“一瓶水不贵,但这份‘被看见’的温暖,让人很暖心”。这种把公益嵌入“普通人的重要时刻”的做法,让蓝标水从 “货架上的产品”,变成了 “身边的陪伴者”,成为驱散求职焦虑的小小力量。
这份用心也获得了市场与社会的双重认可:央视、北京卫视等权威媒体聚焦报道其“求职补给行动”,让“公益担当”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与万达广场全国百余家门店合作时,日均 3 万 + 人次的求职者与消费者,在接过水的瞬间触摸到品牌温度 —— 既没刻意营销,却让 “商业向善”的理念自然走进人心。
一瓶水的商业向善哲学
蓝标水的公益行为并非短期营销,而是源于品牌一贯的价值主张。正如今麦郎集团董事长范现国多次强调的:“商业向善,方能致远”、“暴利不是商业文明,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买更多更好的东西才是。”
蓝标水的商业向善,不止于以持续的公益反哺社会,更体现在“让利于民”的商业模式里,让最广泛的消费者成为直接受益者。
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一瓶今麦郎蓝标水只有2分钱的利润。在不少品牌热衷于讲述水源地故事、追求高端包装与品牌溢价的现状下,蓝标水则选择回归一瓶水的本质:解渴。没有那些噱头,为了实现 “让利”,今麦郎引入德国克朗斯高速生产线实现每小时9万瓶的行业顶级产能,配合“水不落地”的物流体系,今麦郎蓝标水将单位生产成本控制在同行难以企及的水平,提供了让利空间。
前不久,范现国在采访中提出了新的行业主张:“中国瓶装水价格还可以再下降三分之一”,更将这份理念推向了新高度。这早已不是一家企业的 “独善其身”,而是主动扛起推动整个行业跳出 “溢价内卷”、回归普惠本质的责任担当。
一瓶水的体量或许微小,却足以照见一家企业的良心与格局。这份藏在蓝标水里的 “商业向善哲学”,没有华丽的叙事,只有对民生需求的敬畏、对成本效率的极致追求 —— 它恰是当下时代最稀缺的商业清醒,也是最动人的品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