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成立80周年, 潘湘斌教授携“PAN Procedure”亮相联合国总部
- 2025年09月19日来源:中华网
提要:2025年,联合国迎来成立80周年,全球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这一年,也恰逢联合国提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10周年。
联合国80华诞:中国原创技术登上联合国总部讲坛
2025年,联合国迎来成立80周年,全球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这一年,也恰逢联合国提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10周年。近日,主题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作为唯一获邀项目代表登上联合国讲坛,向世界介绍其发明的“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PAN Procedure)”及全球推广成果。这是中国医生首次受邀在联合国总部宣讲中国原创医疗技术,既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无辐射“心”方案:PAN Procedure 引领心脏介入新模式
心脏病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不仅危及患者生命,也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传统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设备昂贵且可及性差,使众多高龄、妊娠、合并肿瘤或居住地缺乏手术室/导管室的患者难以获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首创“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PAN Procedure)体系”,仅凭超声即可取代传统体外循环和放射线,以“不开刀,无辐射”的颠覆性优势,彻底消除放射线与造影剂的医源性损伤,突破传统手术禁忌,使高龄、癌症、孕妇、肺结节等高危患者同样可获得有效治疗;从而摆脱对手术室和导管室的依赖,将心脏手术从“要到大城市、大医院,找大医生做的大手术”变成“门诊手术”,甚至“上门手术”,在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三个方面同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体系不但解决了技术对设备的依赖问题,还通过发明超声导丝等新器械大幅降低操作难度,可以“不挑人、不掐尖”地快速培训大量基层医生。当地医生经过约十台手术训练即可独立、安全地开展治疗,避免了“高精尖”技术又贵又难、导致“曲高和寡”的窘境。正如潘教授所言:“只有少数人能做的手术,不是好手术;能做的人少,能救的人自然就少。”医疗创新的目标,是能在任何地方挽救更多生命。
“心脏手术上门”:中国方案让医疗资源跨越山海
依托该技术体系,团队成功研制出“超声引导移动手术车”。车辆无需铅防护及大型放射设备,配备扩展空间与层流净化系统,可深入乡村、社区实施高质量“上门手术”。放眼全球,连最简单的阑尾炎尚难实现上门治疗,而中国原创技术却将复杂的心脏介入做成“上门手术”,打破地域与资源壁垒,开创了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有十余辆手术车能在全球流动救治患者,显著缩小各国医疗差距。中国医生用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打造了新质生产力,闯出了发展新模式。
从“中国原创”到“旗舰项目”:PAN Procedure驶入加速推广新赛道
中国原创技术不仅化解了发展中国家因“缺医少药”造成的死亡问题,而且在发达国家得到大量应用,因为发达国家老龄化更严重,肿瘤、肺结节等合并症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PAN Procedure不但使危重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5%,接近轻症患者水平,彻底改写手术禁忌症,而且医护人员没有累积辐射损伤,无需穿着沉重的铅衣,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现代医学主要源自西方的大背景下,中国团队常年受邀到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现场手术,在西医领域,成规模、成体系地逆向输出中国技术。
PAN Procedures 以巨大的优势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加快推广应用,联合国通过和平与发展基金资助设立“利用PAN Procedures 加强心脏病治疗能力”项目,成为首个被联合国推广的中国医疗技术,联合国经社部组织实施,致力于在全球挽救更多患者。
联合国、世卫组织、国际标准组织在官方文件中用“PAN Procedure”命名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体系,肯定了技术发明人的关键贡献,潘湘斌教授亦被联合国聘任为该项目的首席技术顾问,组建了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泰国等国专家的国际专家团,在联合国框架下持续推进超声引导介入技术的推广应用。
标准共享:国际组织携手推进全球应用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与“人人生而平等”理念倡导下,更多国际组织加入“PAN Procedure”推广行列。近日,国际标准组织IEEE决定将潘教授牵头制定的“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PAN Procedure国际标准”永久免费开放,供医生、医疗机构及偏远地区工作者下载使用,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得以与发达国家同步应用同一标准,让出生在贫困地区的患者同样有权利、更有机会活下去。因“降低成员国医疗服务能力差异”的巨大贡献,PAN Procedure荣获“世界卫生组织科技创新奖”。基于这一全球共享的普惠价值,潘教授两次受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各国元首展示原创技术促进民心相通的成果,获得世卫组织总干事高度赞誉。
十年布局:PAN Procedure走向全球的“中国路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洞察学科发展方向,早在十余年前即组建复合技术团队,融合内外科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并逐步完善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体系。
2025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发基金指导委员会主席拉特雷专程赴阜外医院考察,高度评价“PAN Procedure”突破传统心脏介入手术局限、大幅降低治疗成本并显著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尤其在资源匮乏地区发挥了关键作用,呼吁将“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推广至更多国家和地区;
目前该技术已在60余个国家、10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救治患者逾20万例,既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挽救生命,也进入英、法、德、加等发达国家医疗体系,培训大批当地医生,“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方案输出”的历史跨越,多次获中外政府感谢信并写入政府间联合公报。
多方见证:各国大使肯定PAN Procedure可推广价值
(联合国经社事务副秘书长 李军华)
(柬埔寨常驻联合国代表高金河Keo Chhea)
本次会议规格空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主持会议,联合国经社事务副秘书长李军华、联合国有关部门及机构负责人、近30个国家常驻代表及高级外交官齐聚一堂。各方一致认为,该旗舰项目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多位代表高度评价其“显著降低治疗门槛,带来生命希望”。巴基斯坦代表在发言中特别致谢:“潘医生在巴基斯坦的付出令人钦佩,尤其是在今年一月,他开展的工作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我们对此深表感激!”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表示,基金自设立以来,为加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能力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与联合国深化合作、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中方愿与各方以联合国成立80周年、基金设立10周年为契机,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迈向2030:中国方案持续赋能全球健康
从“中国方案”到“全球共享”,这不仅是一项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医生在全球健康治理中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今天,潘湘斌教授代表中国医务工作者,带着国际社会的信任走上联合国讲台,将“用创新挽救生命”的理念分享给世界,展现了中国医疗创新的自信与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阜外医院作为中国唯一受联合国邀请的项目实施机构登上世界舞台,既是对中国医疗援外合作的高度肯定,也彰显了中国携手各国共赴健康未来的坚定承诺。
生命无国界,创新启未来。会议还讨论了如何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向全球进行推广。中国医生将继续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助力全球公共健康,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