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商讯>正文内容
    • 2025蓝碳国际研讨会在厦举行,聚焦西太平洋蓝碳生态系统修复
    • 2025年11月07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部长杰塔·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部长杰塔·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联合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秘书处承办,举办时间从11月6日持续至12日。活动期间,广邀全球涉海领域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企业共同参与,将围绕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开展务实合作。

    图片1.jpg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共同关注、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使得世界各地的海洋界人士每年11月如期奔赴厦门,相聚海洋周。

    2022年,SEE基金会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首次亮相海洋周,分享了一期项目进展,发布二期项目招募。这一次,在对全球滨海湿地命运以及对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未来发展规划的关注下,SEE基金会再次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而来。

    “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由SEE基金会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这是国内首个由民间公益力量发起的,响应2022联合国海洋大会上中国发布的“蓝色伙伴关系原则”的公益行动。它希望通过支持“小而美”的海洋保护项目,推动海洋保护方法的创新,支持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示范和政策推广。

    开幕式的成果分享环节,展示了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取得的成效,其行动足迹遍布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8个国家,开展了12个“小而美”的海洋生态保护公益项目,并联合多方专家共同编制了《中国-东南亚国家红树林评估报告:现状、挑战与未来行动》。

    此次,SEE基金会在来自马来西亚、东帝汶、菲律宾等国的蓝色伙伴代表、蚂蚁代表以及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中国的蓝色市民社区代表的见证下,启动“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第三期项目,第三期项目还获得汇丰中国、泛太平洋基金会的支持,和各方伙伴一起延续这份对蔚蓝大海的守护承诺。

    图片2.jpg

    多种方式推动公众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周期间,SEE基金会联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中国太平洋学会共同在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主办“蔚海有我 和谐自然”海洋主题日活动,并得到闲鱼、阿里巴巴公益和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的特别支持。未来,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作用,结合“闲鱼爱海洋”项目,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综合性城市红树林公园以及复合型环保宣教平台,助力厦门响应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战略目标。

    如果说海洋周是一片汪洋大海,那参与其中的各方便是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澎湃力量,“蓝色市民”便是其中有力的一方。通过不断发展、持续扩大,以社区为纽带,进一步改善人海关系、促进海洋治理,为创造一个健康的海洋和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从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果展示,到“蓝色伙伴关系行动”项目发布、“蓝色市民社区网络”成立,再到“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中国力量”主题演讲,厦门国际海洋周这一平台,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为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全球海洋治理合作和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聚焦蓝碳生态系统修复

    当日,2025蓝碳国际研讨会暨西太平洋蓝碳生态系统修复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SEE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和全球海洋十年蓝碳计划联合主办,并得到蚂蚁森林丨神奇海洋特别支持。研讨会旨在分享蓝碳科学和政策进展,推动西太平洋地区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修复合作。

    会议在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支持下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东帝汶、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的蓝碳管理部门官员、权威学者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参与。与会嘉宾包括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一级巡视员闫宏伟、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主任朱文熙、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等。

    在会议开幕式上,王安涛副司长致辞指出,蓝碳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自然资源部将持续支持国际交流与项目落地。朱文熙主任通过视频连线强调,西太平洋分委会将指导推进蓝碳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组工作,助力区域保护行动。陈彬副所长介绍了海洋三所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蓝碳国际合作中的贡献,并感谢各主办协办单位的周密安排。

    SEE基金会与海洋三所、西太海委会等单位共同负责会议筹备,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际专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以“海洋负排放”为题,阐述了海洋增汇减排的科学路径;美国俄勒州立大学Boone Kauffman教授通过视频连线,探讨了修复退化潮汐森林的全球价值;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Virni研究员介绍了印尼红树林蓝碳保护与修复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全球海洋十年蓝碳计划联合主席William Austin教授在线分享了“海洋十年”计划如何通过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SEE基金会海洋项目总监王静主持了圆桌对话环节,与各方嘉宾就蓝碳政策与实践展开深入讨论。

    本次研讨会标志着蓝碳领域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随着“海洋十年”中国区域蓝碳中心项目和西太海委会蓝碳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组的推进,SEE基金会表示,将继续携手各方,为西太平洋地区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更多平台与支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图片3.jpg

    守护蔚蓝:海洋不会忘记

    会上,正式发布了SEE 基金会携手海洋保护行动大使吴京共同打造的纪录短片《守护蔚蓝——海洋不会忘记》。作为 SEE 基金会“蔚海行动”的重要传播载体,该片通过预热短视频与正片的完整呈现,将一位公众人物的思考与探索,转化为全民可感可知的海洋保护指南,让“行动护海”的理念直抵人心。

    作为长期深耕生态保护的公益力量,SEE 基金会不仅通过“蓝色伙伴行动”联动多国力量守护海洋生态,更搭建了从专业修复到公众参与的完整桥梁——公众可通过净滩行动、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加入滨海湿地保护行列。

    “海洋保护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日常选择。”SEE基金会表示,希望通过该片让更多人明白:节约每一滴水、减少一次塑料使用、支持生态保护项目,都是对海洋的温柔守护。正如吴京在片中所说,每一棵红树的扎根,每一次微小的行动,海洋都不会忘记。

    守护蔚蓝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与行动。这部短片既是吴京公益担当的延续,也是SEE 基金会专业保护力量的展现,更向全社会发出邀约:一起将观看的触动,转化为长久的行动,让海洋的蔚蓝永远清澈明亮。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