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兴门百盛年底闭店 老百货问路转型
- 2025年08月21日来源:北京商报
提要:百盛商业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的多年合作正式画上句号。百盛集团近日发布的自愿性公告显示,百盛商业将提前终止与中工美多个楼层和区域的租赁合同。事实上,在百盛与中工美传出“分手”消息前,中工美就已透露将对相关物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计划。
百盛商业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以下简称“中工美”)的多年合作正式画上句号。百盛集团近日发布的自愿性公告显示,百盛商业将提前终止与中工美多个楼层和区域的租赁合同。事实上,在百盛与中工美传出“分手”消息前,中工美就已透露将对相关物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计划。作为长安街沿线的地标建筑,中工美大厦将于明年正式启动改造工程,并围绕“文化空间革新、资产价值重构、IP生态进化”三大方向展开。而这背后,不仅是商业合作关系的变更,更预示着城市更新进程将升级为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的4.0版本。
复兴门百盛年底闭店
近日,百盛商业集团一则公告,让其与中工美多年的合作正式走向终结。根据协议,百盛集团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盛商业”)将提前终止与中工美的租赁合同,涉及的物业包括中工美的多个楼层和区域,总面积约1.724万平方米,该租赁协议的终止日期定于明年1月1日。与此同时,百盛商业需向中工美支付1170.12万元罚款,并在今年10月10日前完成支付。若逾期支付,百盛商业将按未偿还总额的0.05%每日支付额外罚金,直至付款为止。这意味着,位于北京复兴门的百盛购物中心将于今年底闭店。
8月20日上午,北京商报记者在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看到,商场内客流稀少,午餐时段仅部分餐厅的上座率有所上涨。购物中心二至四层主营服装,大部分服装门店已开始打折促销,折扣力度为1—5折。有儿童商户透露,现在的打折也是为撤柜做准备。
虽然百盛商业未表明解约原因,但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业绩下降让百盛商业持续承压。财报显示,2020—2024年,百盛集团归母净利润除在2023年增长6641万元外,分别下降2.5亿元、1.76亿元、3.84亿元和1.75亿元。在此背景下,控制运营成本、调整业务布局成为百盛商业的当务之急。提前终止租赁合同,或许是百盛集团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产配置的无奈之举。
回溯过往,1993年10月,百盛集团和中工美及旗下2家全资子公司合资成立北京百盛公司,彼时总注册资本为1668万美元,百盛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持股56%,中工美及其2家子公司分别持股43%、0.9%和0.1%。2006年,百盛集团全资子公司金狮百盛投资公司斥资5.25亿元,收购中工美等持有的北京百盛44%股权,自此北京百盛实现独资。多年来,双方在商业运营上相互协作,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借助中工美大厦的优质地段,一度成为北京商业的重要地标之一。然而,时移世易,如今双方的合作关系画上句号。
老百货转型是必然趋势
百盛的退出,是北京商业格局的优胜劣汰。新的商圈不断崛起,新颖的业态组合、潮流的消费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传统百货商场早已踏上转型之路,而百盛一直维持原有的合作模式,因此在当前的商业变革中难以突出重围。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在“云消费”时代,零售业态的核心变化是消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传统百货的生存基础在于商品集聚和渠道垄断,但这种优势在新零售模式下已成负担。百盛业绩下滑并最终退出,根源在于未能适应这种颠覆性的变化。消费者有了更便捷的选择,传统百货的价值被削弱,导致其经营面临挑战。
在百盛与中工美传出“分手”消息前,中工美就已透露将对相关物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计划。针对中工美大厦的未来规划,中国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韩大群表示,中工美大厦3公里以内覆盖百万高净值人群,在项目3.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还承载着无数国家级工艺美术瑰宝,未来借助“城市更新”契机,中工美将凭借项目的层高优势、双中庭结构及采光穹顶等建筑改造基底,以“文化空间革新、资产价值重构、IP生态进化”三大思路进行调整。据介绍,中工美大厦将于明年正式启动改造升级,定位为“长安街上会呼吸的文化地标”。
事实上,不仅百盛与中工美大厦面临调整,近年来,北京的老百货纷纷踏上转型之路。从北京推出首批“一店一策”改造计划,到如今根据市场变化各自进行的深度调整,百货业已经历3次零售革命,如今正处于体验为主导的第4次零售革命浪潮中。从长安商场、当代商城、王府井购物中心右安门店等传统商场向社区型购物中心转型升级,到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北京市百货大楼、双安商场等加强场景重构,老百货如今开始发力空间场景打造、业态组合优化、文化内涵植入等多维度进行深度变革。
赖阳表示,百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已不再是延续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而应从“坪效导向”和“品牌导向”转变为“消费体验导向”,实体门店也应由销售场所向“品牌体验中心”“族群社交场所”和“家庭生活空间”转型。百货需通过提供新奇有趣的体验、高品质的文化认同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例如,一些品牌已通过在旗舰店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将实体门店转变为品牌文化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
城市更新迈入4.0版本
北京的老百货大多处于城市核心区域,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转型不仅是商业项目的自我革新,更是城市面貌变化的重要体现。赖阳认为,百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城市整体发展。作为城市地标,老百货的兴衰往往是城市发展变迁的缩影。在城市更新中,商业空间应融入文化肌理与现代休闲文化,构建“全业态的生活方式体系”,将原有的百货业态升级为城市生活方式体验新空间,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CRR商业地产志首席执行官黄琰表示,城市更新进入新时代,让文化资产化成为核心,以实现文化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黄琰介绍,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1.0版本主要集中在2004—2010年,侧重城市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改善城市的基础面貌;2.0时代集中在2011—2018年,侧重“修旧如旧”,例如成都太古里保留了川西院落的建筑风格,并与大慈寺加强“商业与文化”的融合;3.0时代集中在2019—2024年,强调文化运营,北京白塔寺商街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微更新+社区共建”让胡同改造既保留了生活功能,又增加了文化景观;今年起,城市更新则进入“文化运营+”的4.0版本,文化IP要实现商业化变现。
无论百货升级改造进入的4.0版本,或是城市更新的4.0版本,可见百货转型升级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赖阳建议,对于中工美大厦的改造,应以“文化+”为核心,重新定义其商业价值。在新消费趋势下,实体商业的功能已从单纯购物向更高品质的体验式、沉浸式消费转变。中工美可以效仿国内外成功的改造案例,将其打造成一个融合艺术、时尚、品牌的“文化+”综合体。通过顶级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将建筑本身变为艺术品,并植入“在艺术中购物”的理念,营造高品质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艺术展、时尚发布会等活动,吸引追求品质的年轻消费群体。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