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深度阅读>正文内容
    • 俞敏洪为何道歉?一场“南极信”风波照见当代职场的信任危机
    • 2025年11月24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俞敏洪的道歉,不该被简单解读为“老板低头”,而应视为一种进步: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诚比权威更有力,共情比口号更珍贵。真正的航海精神,不在于谁站在船头看风景,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划桨的人相信——我们正驶向同一个春天。

    2025年11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因一封写于南极的内部信,意外引爆舆论。从“冰雪中的坚守”到“让我们一起努力”,短短一周内,他两次致歉——为用红色字体、为描述南极风光、更为被指“花员工血汗钱旅游”。这场看似由一封内部信引发的小风波,实则折射出当下职场中老板与员工之间日益扩大的共情鸿沟,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沟通方式的深层危机。

    “诗意激励”为何变成“高高在上”?

    11月16日,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俞敏洪身处南极,写下《冰雪中的坚守》。信中,他以冰川企鹅比喻奋斗精神,试图鼓舞士气。然而,在员工眼中,这却成了刺眼的对比:一边是老板在极地邮轮上拍摄翡翠冰山,一边是老师熬夜直播、备课、卖课。当公司财报显示净利润暴跌73.7%,而老板却在人均花费20万以上的“夏古号”上谈自然教育时,“激励”瞬间被解读为“炫耀”。

    更关键的是,这封信通篇17次出现“我”,却鲜少提及一线员工的真实困境。红色字体本意是“喜庆”,却被视为“血色讽刺”;南极考察本意是“拓展业务”,却被看作“公费旅游”。这不是文字的问题,而是语境错位——当员工在生存线上挣扎,老板却在远方谈理想,这种“辛苦不同频”的落差,注定会点燃情绪。

    道歉背后:不是姿态低,而是时代变了

    俞敏洪的迅速回应和真诚道歉,其实展现了老一辈企业家难得的自省能力。他在第二封信中坦言:“当老板身处远方谈论理想时,确实容易忽视近在咫尺的生存压力。”他还提出三项具体措施:明年带基层员工免费去南极、设立48小时响应的吐槽邮箱、优化晋升通道。这些举措,远比空喊“共克时艰”更有诚意。

    但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一个曾被视为“励志导师”的企业家,如今动辄就要道歉?答案在于:权力结构正在重构。过去,老板站在金字塔顶端发号施令;如今,Z世代员工占比超45%的新东方,年轻人不再接受单向灌输的“苦难叙事”。他们要的不是老板的“牺牲表演”,而是真实的共情、透明的分配和可触摸的尊重。

    真正的破局点:从“家长式管理”走向“伙伴式共生”

    这场风波的本质,不是俞敏洪去了南极,而是他忘了问一句:“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任何缺乏上下文的“诗意表达”都可能被解构为傲慢。企业家若仍用20年前的沟通逻辑面对今天的员工,必然水土不服。

    所幸,俞敏洪没有回避。他承认代际差异,尝试理解年轻员工对“公平感”和“参与感”的渴求。那句“好公司的标准,是让员工在成就企业时成就自己”,或许正是新东方转型的关键信号——从“我带领你们”转向“我们彼此成就”。

    风浪中的船,需要所有船员看见彼岸

    俞敏洪的道歉,不该被简单解读为“老板低头”,而应视为一种进步: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诚比权威更有力,共情比口号更珍贵。真正的航海精神,不在于谁站在船头看风景,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划桨的人相信——我们正驶向同一个春天。

    正如他在信末所写:“人生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成就。”愿这场南极风波,成为新东方乃至更多中国企业重建信任的起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