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航旅交运>正文内容
    • 头部险企深度“渗透”低空经济
    • 2025年09月14日来源:北京商报

    提要:从物流无人机穿梭楼宇的快速空投,到农田植保无人机的高效喷洒,再到电力巡检无人机的精准监测,低空经济产业正以多元化的深度应用重塑千行百业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低空飞行活动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低空经济要“飞得起”还要“飞得稳”,保险是低空经济商业化的“安全底座”。

    “平安产险已累计承保超15万架无人机,提供风险保障超过900亿元,为无人机、航空器提供赔付金额超11.7亿元。”在2025年服贸会上,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物流无人机穿梭楼宇的快速空投,到农田植保无人机的高效喷洒,再到电力巡检无人机的精准监测,低空经济产业正以多元化的深度应用重塑千行百业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低空飞行活动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低空经济要“飞得起”还要“飞得稳”,保险是低空经济商业化的“安全底座”。

    已承保超15万架无人机

    低空经济作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从政策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场景快速落地。不过,低空飞行活动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这使得保险在这一领域的作用愈发凸显。

    史良洵透露,平安产险已累计承保超15万架无人机,提供风险保障超过900亿元,为无人机、航空器提供赔付金额超11.7亿元。

    “平安产险的核心思路是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全场景进行布局,通过开发专属保险产品,一方面满足低空经济产业风险保障的需求;另一方面,依托自身技术能力推进风险减量工作,从风险预防、管控到事后保障形成闭环,最终为低空经济生态提供更全面、更适配的保险服务支持。”史良洵介绍。

    在低空经济保险的风险减量方面,史良洵介绍,公司已联合中再产险,建立低空经济新兴风险研究院,聚焦低空业态运营全流程中的风险点开展研究,此次平安产险发布了《低空经济新兴风险治理与保险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该研究院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风险保障新需求

    虽然低空经济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其中的新风险点不容忽视。

    《白皮书》提到,与传统航空和地面交通相比,低空经济表现出飞行环境复杂度高、飞行频率与密度高、飞行空域与居民生产生活场景重合度高、航空器新的“三高一新”特点,使其与传统航空或地面交通的安全问题相比更加难以预测、难以管控,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与风险预防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障低空安全不仅需要相关企业的技术攻坚,更需要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通过精准的风险定价与保障方案,满足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多元化保障需求。

    对于低空经济风险保障需求,《白皮书》预测,低空经济保险需求将呈现“全链条、高适配、强专业”的特征,不仅覆盖飞行活动、航空器制造、基础设施等核心环节,还将延伸至数据安全、通导监系统故障等新型风险领域,对保险产品的精准性与服务的高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织密“安全网”

    根据民航局的长期预测,到2035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容至3.5万亿元,形成成熟稳定的产业生态体系。此时,低空活动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融合度达到新高度,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其需求将渗透到低空经济的每一个细分场景。

    基于此,《白皮书》从加强产业经济联动方面给出了思考建议:保险业需从创新产品供给、优化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完善配套措施等多个维度发力,全方位服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产品供给方面,《白皮书》建议,产品是保险服务的核心载体,创新产品供给需紧密围绕低空经济各环节的风险特征,实现从“通用化”到“场景化”的转变,为不同主体、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的精准保障。从提升服务能力角度,《白皮书》认为,面对低空经济“市场容量大、投保主体类型多、事故多且散”的特点,需打破传统通用航空保险的服务惯性,构建高效、便捷、全流程的线上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最后,从助力产业发展维度,《白皮书》认为,保险公司要积极融入低空经济生态,与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一道,加强风险研究,推动解决方案创新。同时还要增强保险理赔专业服务、提供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