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医药>正文内容
    •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研发应用
    • 2025年07月04日来源:经济日报

    提要:专家表示,《若干措施》聚焦我国创新药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旨在破解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应用中的结构性矛盾,实现“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目标。

    近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对创新药研发支持、推动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等5方面16条举措。专家表示,《若干措施》聚焦我国创新药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旨在破解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应用中的结构性矛盾,实现“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目标。

    鼓励创新药发展是提升临床用药技术水平、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总体来看,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通过战略购买、价值购买等实现需方牵引,有力促进了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018年至2024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明显上升,2024年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今年上半年已近40种。

    “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药领域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药企业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尚有落差、多元化支付能力薄弱等问题还未完全破局。”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说。

    为更好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避免陷入内卷式竞争,《若干措施》明确,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进行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数据归集和分析,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医保数据服务。聚焦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将组织实施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让创新药研发有的放矢。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是《若干措施》的一大亮点。文件指出,将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推荐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互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考使用。

    黄心宇介绍,商保创新药目录将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企业可自主申报纳入医保目录或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也可同时申报两者。商保创新药目录将充分尊重商业保险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在方案制定、专家评审、价格协商等环节,保险公司、行业专家将充分参与。商保专家对于药品能否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以及价格协商具有重要决策权。

    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进院的“最后一公里”,事关患者的用药可及性。《若干措施》要求,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药机构。“我们鼓励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根据临床需求和患者需要,对药品配备进行完善。”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介绍,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

    同时,鼓励行业学(协)会和医疗机构总结创新药使用的经验,提升创新药使用能力,指导临床医师更加规范地使用创新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此外,完善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医保支付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医保部门对合理使用医保目录内创新药的病例、不适合按病种标准支付的,支持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王国栋表示。

    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由“引进模仿”转向“创新输出”,不断赢得国际赞誉。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海外授权交易超90笔,总金额超500亿美元。《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王小宁介绍,今年1月份,国家医保局指导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积极促进国产药品、医用耗材进入东盟国家。同时,创新建立国内外购药便捷服务通道,标志着医药集采领域的跨境交流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王小宁还提到,要提供价格支持,助力创新药出海。为支持创新药海外上市,借鉴国际做法,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实行谈判价格保密,对于商保创新药目录药品将探索更加严格的价格保密机制。“未来,国家医保局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价格方面为创新药‘走出去’提供更多支持。”(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