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
- 2025年09月16日来源:环球网
提要: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热门领域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创新药“出海”商务拓展(BD)金额创下新高被视为板块重估的重要逻辑,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患者对高质量创新药的真实需求持续释放,才是推动行业复苏的核心动力。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热门领域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创新药“出海”商务拓展(BD)金额创下新高被视为板块重估的重要逻辑,但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患者对高质量创新药的真实需求持续释放,才是推动行业复苏的核心动力。
据中邮证券研报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2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约42%;H股32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达421.3亿元,同比增长约10%。头部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恒瑞医药上半年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的创新药销售收入为75.7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4.5%。
此外,百济神州创新药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上半年在国内销售额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36.5%;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销售额26.43亿元,同比增长20.6%。亿帆医药的两大创新药产品亿立舒和易尼康上半年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57%,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先声药业上半年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6%,商业化创新药组合已拓展至10款。翰森制药上半年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已有7款创新药在中国实现销售。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国内医保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双重发展周期,企业逐步走向盈利,今年将有大批公司在国内市场实现商业化的重大突破。
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而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政策支持是其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2018年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深化医保药品目录管理改革,通过7轮调整,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临床用药结构显著优化,新药好药可及性明显提升,医保基金保障绩效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
京新药业半年报显示,其首个1类创新药地达西尼胶囊于2024年11月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纳入目录,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00万元,医保放量效应初步显现。贝达药业半年报披露,其4款创新药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包括贝美纳、赛美纳、伏美纳等在内的新药在纳入医保后均实现快速放量。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将部分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但暂未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创新药纳入其中。有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精准回应了行业痛点,特别是医保支付标准与首发价格机制的明确,有助于破解国产创新药定价与回报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其中医保支付约占43.8%,个人现金支付占48.5%,商业健康险支付占7.7%。有业内预测显示,到2035年,商业保险支付占比有望提升至44%。
创新药的商业化并非终点,而是更高水平研发的起点。在营收增长的支撑下,多数创新药企不仅未缩减研发投入,反而持续加大管线布局,形成“营收增长—研发投入增加—管线储备丰富—未来营收再增长”的良性循环。
咨询机构Citeline今年3月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份额接近30%,美国约为48%。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宋瑞霖日前表示,中国目前拥有1775种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管线,全球占比19%;license-out(技术授权出海)数量全球占比14%,总金额占比30%,正逐步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源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