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证券>正文内容
    • 三季报财务类退市指标“亮红灯” 一批公司多措并举创收“自救”
    • 2025年11月06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从三季报来看,目前沪深两市有178家公司可能触及“组合式”财务类退市指标。主板公司中,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3亿元”的公司有145家;科创板、创业板公司中,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1亿元”的公司有33家。

    上市公司三季报是观察全年业绩的重要窗口。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三季报发布后,目前沪深两市已有178家公司“组合式”财务类退市指标“亮红灯”,有潜在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可能,四季度经营情况对这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若不及时创收、扭亏,部分公司可能因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而“戴帽”(*ST)。更为窘迫的是,一批风险公司面临保壳危机。若年底财务指标仍无法达标,很可能因此退市。

    退市风险下,不少公司展开“自救”行动,包括并购重组、出售资产、破产重整、新签订单。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律师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退市不免责”的全周期严监管,促使企业以更规范的方式进行保壳,进一步推动保壳需求从“隐性”转向“显性”。

    178家公司财务类退市指标“亮红灯”

    根据退市新规:沪深主板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即触及“组合式”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相关公司将在最新一期年度报告发布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公司将被终止上市。

    从三季报来看,目前沪深两市有178家公司可能触及“组合式”财务类退市指标。主板公司中,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3亿元”的公司有145家;科创板、创业板公司中,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1亿元”的公司有33家。

    记者梳理发现,部分主板公司距离3亿元的营收指标还有不小差距。今年前三季度,沙河股份、中国高科、仁智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86万元、6297万元和6854万元。创业板、科创板公司中,个别企业距离1亿元的“小目标”还有5000万元左右的缺口,农尚环境、ST泉为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593万元、4678万元。

    中国高科前三季度营收为6297万元,同比减少34.74%;归母净利润亏损137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在三季报中表示,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公司对医学、在线教育业务进行战略调整,人员安置成本暂时性大幅增加。此外,公司于2024年10月出售了所持有的北京万顺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该公司不动产运营业务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对公司本期利润有所影响。

    记者发现,有51家*ST公司三季报净利润、营业收入等财务指标尚不达标,若年底经营业绩无法改善,则有触及“组合式”财务类退市指标的风险,公司将面临退市。

    例如,*ST新元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8172万元,营业收入仅6843万元。公司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资金短缺、人员流失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事实上,*ST新元已连续5年业绩亏损,此前公司年营收均在1亿元以上,尚能保壳。然而,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仅6843万元,年度能否突破1亿元大关,对公司“保壳之战”至关重要。

    *ST新元还面临其他财务风险。自半年报起,*ST新元净资产转正为负。若截至年底净资产依旧为负,则公司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此外,公司今年10月收到江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情形(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因此被处以80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也被处罚款。这对公司本就捉襟见肘的净资产进一步形成了压力,并可能影响年度审计中会计师对公司内控的判断。

    一批公司多措并举谋“自救”

    三季报财务指标逼近“红线”,多家上市公司打出“组合拳”谋求“自救”。进入四季度,不少公司加快筹划并购重组、出售资产等,加快扭转业绩颓势。

    沙河股份就是典型案例。据了解,沙河股份是一家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项目主要集中在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南省郑州荥阳。沙河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利润为亏损3222万元;营业收入仅2086万元,同比减少93.58%,营收锐减系销售结转收入减少所致。若公司2025年度净利润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元,则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面对业绩压力,沙河股份正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购买深圳晶华显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华电子”)70%的股权。晶华电子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晶华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2.64亿元、3.7亿元、5.21亿元和1.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09.79万元、2957.18万元、5934.3万元和1072.35万元。若此次重组顺利推进,沙河股份盈利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ST聆达正尝试通过破产重整“自救”。*ST聆达2024年7月披露法院对公司启动预重整。今年11月3日发布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公司重整事项尚未被法院正式受理。虽然已临近年底,但*ST聆达前三季度依靠新增EPC业务,实现8909万元营收,同比增长83.47%。这一金额已较为接近创业板1亿元的年度营收指标,若年底冲刺达标,有望为公司继续推进破产重整留出空间。

    一位从事破产重整业务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其最近接触了很多“保壳”公司。对不少风险公司而言,主板公司3亿元营收要求较难完成,而且会计师审计已变得更加审慎,这让不少企业感到压力。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公司的紧迫感明显增强。

    *ST步森则筹划出售资产,改善现金流状况。*ST步森前三季度营收为8899万元,净利润出现亏损。公司于9月8日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向南通二纺机有限公司出售陕西步森服饰智造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步森”)35%的股权。*ST步森称,经初步测算预计交易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10月披露的最新进展显示,交易尚在筹划阶段。

    进入四季度,不少公司紧锣密鼓地签订大单。霍普股份日前迎来一笔储能大单。11月1日,公司披露全资子公司霍普数智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储能系统采购合同,合同金额达5.2亿元。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