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项数据印证 “两新”政策激活消费动能
- 2025年10月23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在设备更新领域,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4%;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增长26.8%……随着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的“两新”国补资金完全到位。
在设备更新领域,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4%;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增长26.8%……随着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的“两新”国补资金完全到位。
多项数据显示,“两新”政策落地显效。专家认为,扩内需相关政策料进一步加力,促进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这款冰箱太智能了,能根据食材新鲜度自动调整保鲜模式,还能通过手机提醒我购买即将用完的食材。”趁着“双11”促销,北京市民张先生为家里添置了一台最新款的智能冰箱。旧冰箱用了十多年,用以旧换新补贴置办全新智能冰箱,张先生直言太实惠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分四批向地方下达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同比增长21.3%,延续今年以来快速增长态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3%、19.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明显加快;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5%,其中9月份增速比8月份明显加快。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见效。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相关商品零售实现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披露的增值税发票数据也印证了这点。今年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3%和26.8%。家具、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2%、17.2%,特别是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增速较快,如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此外,新扩围后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精准发力,新能源车销量也持续增长。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设备更新显著提速
20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国家补贴资金精准落地,不仅直接撬动相关行业与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力度,更以技术迭代为纽带,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与设备更新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4%、11.8%、22.3%。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管道改造加力提速,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6.4%。
“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有力拉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通过‘两新’政策持续向生产端传导,带动消费品、生产设备等制造相关行业和产品生产,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技术更新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放大政策乘数效应
“在家电领域,以旧换新带动了节能冰箱、变频空调、节水洗衣机等绿色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居民家庭换购的重要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员吴少辉说。
专家表示,“两新”政策的持续实施落地,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激发消费潜力。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放大“两新”政策的乘数效应,强化政策协同。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国内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其中除了近期下达的第四批国补资金外,四季度上调以旧换新支持资金额度的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将非耐用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
刘向东认为,未来将构建设备更新、消费品换新、回收循环、标准提升等长效机制,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渠道保障政策的连续性和对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补贴领域将有所优化调整,服务消费领域将会得到更多支持。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