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医药
    • 百奥赛图:以“双业务线”破解医药研发难题

      一直以来,新药研发都有一个“三十定律”,即十亿美元投入、十年以上研发周期、不到十分之一成功率。其中,新药研发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临床转化鸿沟”,即高达90%的候选药物因临床前动物模型与人体真实反应存在偏差,进入临床后宣告失败。

      2025-09-05T09:48:13+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锦波生物上半年营利“双增”但增速大幅下滑

      今年上半年,锦波生物实现营收8.59亿元,同比增长42.43%,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26.65%。然而,这两项增速均创下近五年同期最低值。往年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锦波生物营收同比增长105.15%,归母净利润增速达177.66%。与2024年同期的营收增速90.59%、归母净利润增速182.88%相比,2025年上半

      2025-09-05T09:23:24+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零售药店以“智”破局

      当下,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是零售药店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重构”的关键拐点。当O2O的便捷履约、线下的专业服务与智慧物流的高效协同形成闭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有多少家店”或“线上销量占比”,而是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少有温度、有专业度的健康解决方案。这种转变,恰恰对应着行业

      2025-09-04T09:04:04+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道氏技术子公司拟3000万美元 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

      9月2日晚间,道氏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香港佳纳有限公司与强脑科技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及其他相关方共同签订《Pre-B轮优先股认购协议》。香港佳纳拟出资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进而获得强脑科技少数股东权益。

      2025-09-03T08:42:52+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打造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队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国内医药企业正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H药已在英国、德国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亚盛医药的Bcl-2抑制剂利生妥获得5项美国FDA孤儿药认证,在全球市场展现出独特竞争力。

      2025-09-03T08:23:35+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中医药老字号的“青春密码”

      多年来,片仔癀积极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秉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让老字号品牌焕发新活力,成为传统中医药品牌跨界大健康领域的典范。

      2025-09-02T09:26:32+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科创板“U”标药企进入分化时刻

      报告期内,研发“烧钱”情况仍然明显,11股研发费用过亿。而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商业化需要雄厚资金支持,多家带“U”药企面临资金链压力,迈威生物资产负债率已超过77%。资本市场对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创新药行业已经告别“讲故事”阶段,进入了用实打

      2025-09-02T09:00:11+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发力“基层市场+海外市场”

      截至今年8月底,A股共有131家医疗器械/装备上市公司,其中近百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明确提及了在中国基层市场的销售活动、产品布局或市场推广情况。而在2024年同期,仅有4家企业提到了基层市场。海外市场方面,在半年报中披露境外业务收入的企业数量为90家,其中有67家企业的海外/境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2025-09-02T08:33:15+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血王”上海莱士上半年业绩下滑,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8月30日,上海莱士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上海莱士实现营业收入约39.52亿元,同比下降7.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3亿元,同比下降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0.4亿元,同比下降7.84%。

      2025-09-01T09:11:15+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净利增速降至个位 爱博医疗寄望隐形眼镜业务

      8月27日,爱博医疗披露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14.72%,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53%,相较于之前两位数的增长,增长动力大幅减弱。

      2025-08-29T12:02:02+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改革成效未达预期 华熙生物业绩困局待解

      8月26日,华熙生物披露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降幅高达45%。这场业绩颓势背后是核心业务的结构性塌陷:占营收近半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延续2024年31.62%的下滑惯性,成为业绩主要拖累。

      2025-08-28T12:12:30+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连亏四年 南新制药豪赌重组

      上市次年,南新制药业绩就出现“变脸”,如今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目前,南新制药要通过筹划重组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南新制药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西藏未来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昌未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市未来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标的资产组。

      2025-08-28T12:02:11+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ST苏吴上演“地天板”

      8月27日,*ST苏吴盘中冲上涨停,上演“地天板”。截至记者发稿,*ST苏吴报涨停价1.17元/股,涨幅为5.41%,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2025-08-27T12:13:46+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拆解百济神州8.85亿美元特许权交易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模式使得被投企业可以在不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的情况下获得资金,特别适用于希望维持独立性并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企业。百济神州方面向记者表示,这笔交易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运营与战略灵活性,推动公司执行长期业务战略。

      2025-08-27T12:02:29+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AI诊疗掀起医院内外变革

      杨万杰说,传统AI医疗场景中,患者离院后便脱离系统监管,病情变化难以及时发现;而现在通过“AI+”可穿戴设备和居家监测仪器,医院服务半径延伸至社区和家庭。目前,天津市海河医院已将近万名高危慢性病患者纳入这种“无边界”管理模式,再入院率较去年下降20%左右。

      2025-08-27T12:00:18+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生物医药产业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近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政策支持与产业加速升级双重利好。业内专家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正以政策引领与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力,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国家战略部署到地方精准施策,从前沿技术攻关到产业集群升级,一幅以创新为底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2025-08-27T11:57:48+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国家药监局:今年以来已批准医疗器械创新产品52个

      国家药监局称,该产品采用光子计数探测器替代传统的积分型探测器,通过对探测器材料施加高偏置电压,促使电流载体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脉冲,产生测量数据。据悉,光子计数CT作为近十年来CT成像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极大改进了传统CT的成像方式,在临床上已呈现出显著应用价值。

      2025-08-27T09:20:35+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中药上市公司半年报纷纷提及加大创新药研发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从传统医药向创新医药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医药行业正经历一个以‘价值’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周期。对于中药企业而言,创新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5-08-26T12:48:21+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国产创新药的BD爆火路径,医疗器械能复制吗?

      今年以来,以对外授权为主的BD交易带火了国产创新药市场,跨国药企巨头用真金白银验证了国产创新药的价值。仅上半年,国内创新药BD交易总额就已经达到608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除了药品,医疗器械作为临床诊疗的关键手段,也是整个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药BD热潮之下,不少行业人士也在问

      2025-08-26T12:17:57+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

    • 迪哲医药营收增加亏损依旧

      医药行业分析师朱明军告诉记者,迪哲医药在研管线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本市场融资虽然能够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公司仍然需要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来维持研发管线的推进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尽管公司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盈利,但高额的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使得公司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收支平衡

      2025-08-25T09:05:03+08:00 更新 标签: 医药